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单身人士选择跨国婚姻?

以爱的名义实现“全球一体化”

跨国婚姻中的幸福与苦累,是一个受教育、长见识的过程。在矛盾和碰撞中磨合并成长,慢慢摒弃不合时宜的夫妇相处模式,才是婚姻长久之道。当异国恋不再成为另类的时候,成熟的理念能够圆满“真爱”,文化差异反而会成为一种有趣的体验,而非折磨。

国内当红影星刘烨有一次在金星的脱口秀节目里提及自己的家庭琐事,讲到他的法籍爱妻生第一个孩子,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他的丈母娘和丈人来到医院,没有拎着鸡汤和补品,就只是拿起相机给外孙照了几张相,和女婿寒暄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这是头一次让刘烨意识到,所谓的“跨国婚姻”,跨的不仅仅是国界,更重要的是亲情观念有别。

尽管从信仰、价值观,乃至生活习惯都大相径庭,可越来越多的中国单身人士都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跨国婚姻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外国媳妇”和“外国女婿”的频频诞生,打破了历史时期以政治为目的的“通婚”概念,为国人,也为老外们上了一堂“全球一体化”的实践课。

“高级”的择偶标准

就在中国女性赚钱能力普遍提升,逐步实现“平权”的年代,所谓的“剩男剩女”数目也逐年递增。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站满了忧心忡忡的老父老母,而经济独立的儿女们却在另谋出路。如果说从前诸多人“嫁老外”只是为一张绿卡,那么现如今的跨国婚姻却是中国人择偶标准的一种升级。

就拿率先走向国际化的上海来讲,现今涉外婚姻的对象已经遍布全世界,除南极和北极之外,没有上海人找不到的外国媳妇和女婿。这其中,中日婚恋占比占境外人员总数接近四成,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占了将近一成。其中以中国女性远嫁比例最高,也就是说,单身女性不再拘泥于在国内找终身伴侣,眼光已经放远,这大抵与中外男性的择偶需求差异存在某种联系。

网上曾经曝过这样一条新闻,某对上海家长因女儿太过优秀,赚钱能力强、学历高,年纪已过三十,生怕她找不到对象,于是将女婿的条件一再放低,要求找身高不过一米七、月薪不超3000元的普通男性即可。这件奇葩事足以证明,有不少秉持传统观念的国人还认为单身男性只拿年轻单纯、不具备智识的女性作为婚恋目标在,可在欧美和日本的男子心目中,这显然是荒谬的。就拿日本来说,受欢迎的不仅仅是“少女系”偶像,经济独立、能力卓越的“御姐”也极受瞩目。不要讲普通民众对“年上女”(女人年纪大于男性伴侣)全盘接受,哪怕是明星艺人也具备“年龄不是问题”的观念,选择结婚对象时没有往“幼齿”的方面去靠。《妖猫传》男主角染谷将太与大他11岁的菊地凛子喜结连理;因在《死亡笔记》中扮演卜炮走红的松山研一娶了大他8岁的加藤小雪,并诞下三个孩子;即便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偶像福士苍汰,也公然与年长其三岁的网红美女街头秀恩爱。

很明显,日本人没有把爱情与年龄挂钩,对中国女性来讲就是放宽了择偶条件,她们的个人魅力得到赏识之外,也有了理想的市场。

同样不拘一格选爱妻的还有欧美人士,在观念开放的西方国家,女人的外貌、年纪都没有被看得那么重,甚至连婚史和孩子也没有成为阻碍婚恋的重要元素。欧美人唯一看重的是对方能否与之合拍,在兴趣和三观都差不离的情形下,才能有互相欣赏的可能性。说白了,诸多中国熟龄女性都与异国男子跨入婚姻殿堂,凭借的是“内涵”。前“指南针”摇滚乐队主唱罗琦在一只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与德国男子Jan成功牵手;虽然这段婚姻不长久,但其现下的婚姻依然跨越国界,与荷兰籍的文学博士踏上红毯,并诞下一名男孩,还是子随母姓,与中国传统婚姻的固定套路完全不一样。

内地女作家虹影与英国商人兼作家亚当·威廉姆斯的爱情也成为一个正面典型,提及自己的爱妻,亚当直言:“她让我进步很多。”没有“男尊女卑”概念的束缚,令爱情真正调至“无国界”模式。

反过来说,嫁进中国的日本媳妇同样享福。日本一个综艺节目曾在中国跟拍了三对跨国婚恋夫妇,发现嫁给中国男性的日本媳妇最让人羡慕。依照中国男方娶妻的惯例,公婆通常都会给小夫妻购置房产,并帮忙做家务,这在普通市民仍以租房为主的日本国人眼中完全是最高待遇。同样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受到公正待遇的韩国女人,也在与中国男子的婚姻中尝到了甜头。韩国女演员秋瓷炫在嫁给中国男星于晓光之前有一段黑暗期,父母关系不和,甚至因是女孩而受尽母亲虐待,导致其下定决心要离开韩国。于晓光的爱妻本色让秋瓷炫重获新生,二人的甜蜜婚恋生活拯救了她的人生。

“各取所需”是跨国婚姻的重要基础,讲究的是“素质为王”;这与“崇洋媚外”无关,是否受到真正的赏识与尊重,才是婚姻关系中最高级的段位。

在误会中成长

台湾有档热播综艺节目叫《WTO姐妹会》,每期邀请一群异国人士来做嘉宾,讲述因国家有别导致的种种奇葩趣事,嘉宾中有不少人正是跨国婚姻的亲历者。他们提到婚姻生活中最大的麻烦便是——误会。成长环境与教育体系的差异,导致观念截然不同,中国女人认为做了夫妻,无论经济上还是生活上都应该是共进退的。可是与德国男子结婚的台湾女性嘉宾却指出,就算她生病了,丈夫也不会给她端茶倒水,希望双方都能视彼此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便因为夫妇二人工作繁忙,需要婆婆照看孩子,婆婆也会理所当然地按小时向他们收取薪酬,完全没有“一家人不分彼此”的概念。而中国人最讲究的礼尚往来,在老外的字典里也是找不到的,收到贵重礼品未必会给予等价回馈,所谓的“人情债”在西方人心里压根儿不存在。

与文化差异相对小一些的日本人结婚,也存在诸多麻烦。中国女性在东瀛做全职太太多数都不适应,更何况还要忍受日本婆婆的严苛规矩,以及丈夫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根据日本法务省入境管理局统计,中日婚姻的离婚率占当年结婚的25%左右,而双方都为日本人的离婚率则只有0.2%。日本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女性相对较低的地位,促使外国女人产生无尽的孤独感,严重的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再看看日本人对中国人妻的普遍评价:“气势汹汹,不听别人解释,声音大,还大喊大叫,还擅自汇款给自己家。”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中日婚姻关系中比比皆是。

在爱情中受到教训不可怕,可怕的是目的本就不纯的婚姻。只要怀抱“绿卡梦”的人还存在,就会有狼狈不堪的跨国婚姻随行。跨国结婚的申请流程本就烦杂,中国公民要与外国人结婚,男方年龄不得小于22周岁,女方不得小于20周岁,且需要各自国家的领事馆直接认证才得以过关。这认证过程之艰难,令所有人瞠目。

2016年,英国男子DavidKiff和中国女子WanwanQiao结婚,次年妻子怀孕,本来这段美满婚姻即将迎来新的幸福,孰料英国领馆却将女方的签证拒了,理由是资料准备不全。眼看妻子即将生产,夫妇二人只得努力交涉,总算让女方能在英国多呆4个月,保证孩子会生在英国。2017年9月,两人的儿子诞生了,原以为这样便有坚实的理由让夫妇得以共同抚养孩子,可领馆依旧拒绝了妻子的护照续签申请,解释竟然是——配偶申请没有明确或合理的解释。就这样,妻子只能在年底离开英国,两人从此过上“牛郎织女”式的婚姻生活。

对此,英国内政部的辩解有理有据:“为什么一定得是妻子和孩子留在英国?也可以让丈夫去中国生活啊。”可是很显然,这种建议存在诸多不近人情的地方,丈夫David无奈地表示,如果二人在中国生活,就必须为孩子选一所学费昂贵的国际私立学校,他也得从零开始打拼,生活成本比在英国大得多。

这段跨国结婚的夫妇,引来无数网民的同情,有人直言:“那么多在英国假结婚的都留下来了,怎么就容不下这对真夫妇?”

没错,“假结婚”也是跨国婚姻中一个极为尴尬的灰色地带,甚至有人乘虚而入搞起了诈骗。

随着跨国恋的盛行,办理涉外婚姻的机构也日益增多,其中“空手套白狼”的骗子也随之诞生。早在2013年,就有不具备办理涉外婚姻资质的骗子,谎称能联系到外籍适婚男子,前后骗取了23名女子的手续费,诈骗金额总和高达百万元。

更有国际骗子在网络交友平台横行,编造背景资料,以看似精致的履历表将自己伪装成美军驻阿富汗的军人或者经商者。他们以大龄单身或失婚女性为目标,只用QQ或邮箱交流,甚至双方都素未谋面,就这样让无数期盼浪漫跨国婚姻的女性为其奉上大把财物。而这些跨国诈骗最让人揪心的地方在于,即便向法院起诉,也很可能找不到被告人。

可反过来讲,没有见面就论及婚嫁,本身就不符合恋爱结婚的逻辑,没有真爱,何来真的婚姻?

事实上,就算是真实的跨国婚姻,也存在“人财两空”的危险。中国林州市某女性于2014年和斯里兰卡的丈夫相识,次年结婚。两人因语言和地域的差异,生活中矛盾重重,最终只能以分手收场。可在离婚谈判中,丈夫居然要求女方支付100万人民币才肯签字。二人的离婚官司打得一波三折,连传票和起诉书都得翻译成两个语言版本。这场声势浩大的“双语离婚”,也算是给对异国恋有浪漫迷思的中国人敲了一次警钟。

与韩国导演金泰勇修成正果的中国影星汤唯曾经感慨:“我觉得嫁给外国人还挺勇敢的,结婚的时候完全没想过,但之后慢慢发现,原来需要勇敢的路还在后头呢!”

可见,一纸婚约不是幸福的终点,却是跨国婚姻考验的开始。

与德国老公汉斯维系着美满跨国婚姻关系的金星曾经有所忠告:“爱情不等同婚姻,但婚姻能完善爱情,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最大的事情就是婚姻这个事情,要踏实靠谱。现实婚姻中,咱们的价值观差不多,生活才不累。”

作者:路瑶
      来源:《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