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愤怒:你没必要强压下来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贯倡导的是温、良、恭、谦、让、礼、义、忠、孝,对“老实人”尊为“老好人”,对“忍辱负重”和“忍气吞声”的人,被视为“吃得亏才打得成堆”的可亲近之人。这样一种文化里,父母本着以和为贵,温良恭让的观念教育孩子,很少有父母去教孩子怎么发泄解决自己的愤怒。而实际上,在教育过程中,又有多少父母以自身的愤怒来塑造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现实并不是大同社会,我们也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愤怒的具体原因也许千百样。可以清楚的一点是,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当然也存在于对社会现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与自己无关事项的极度反感,体现为愤世嫉俗,义愤填膺等。愤怒是人的本能,研究表明,即使是没有形成个体意识的婴儿也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表现出愤怒的行为。

引起愤怒的原因往往是外界的,而愤怒的选择是自己做的。马歇尔认为,每个人的愤怒来源于其自身,因为你有尚未满足的需要。需要未得到满足,所以你感到了愤怒。他人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的刺激,而不是引起你愤怒的内在原因。所以,当你愤怒时,不要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当然生活中也确实会遇到一些让人不得不愤怒的事,愤怒情绪来临时,人的理智就会下线,冲动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事。长期隐忍的人愤怒起来,感情的宣泄得不到合理疏导,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那么,面对愤怒,可以怎么做呢?

1、体验感受。自我训练一种感觉能力,当感觉到有愤怒情绪时,让自己坐下来思考:是什么(具体因素)让我感到愤怒?这个愤怒原因触及到了我哪个未满足的需要?

2、不否认愤怒。承认愤怒和理解愤怒的合理性:愤怒跟受伤害的感觉相关;与受伤害感有关的东西是本质,先做到接受必然存在的愤怒,也就是不认为愤怒是羞耻的。

3、真实表达愤怒。在人际关系中,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说出自己的愤怒感觉,以第一人称开头只说自己的感受,只针对事情或某某所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愤怒感。

3、寻找合理的目标将攻击性外泄。例如对着非生命的东西怒吼、撕裂、捶打,疯狂做某项运动直到体力不支,参与对抗性活动等等。

5、寻找受伤害感相关的东西。愤怒是表象,找到愤怒的根本原因,才是解除愤怒的基础。激起愤怒的,主要要是基本需要和欲望不能满足。问自己,愤怒来自于自己的哪些愿望挫折?是没人爱?没人关心?没人认同?最需要谁的爱、关心、认同?“谁”没发出爱是否跟自己缺乏爱的表达有关? 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出获得被爱、被认同的方法,愤怒才可望消停。

有位哲人兼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人只有当他表达了自己,当他利用了他的力量时,他才真正是他自己”。愤怒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