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药本草》: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

备受美女们青睐的芦荟,是一种多肉质的常绿植物。这种利于美容养颜的宝贝原产于非洲的热带干旱地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它最早的名字叫“奴会子”,记录于五代十国期间一部海外药物学专著里。除了芦荟外,书中还记录了人参、槟榔、胡椒、椰子、橄榄、牡蛎、蛤蚧、甲鱼等海外传来的生物。

用于美容的芦荟。(网络图)

鲜为人知的是,此书是一位波斯人后裔所写。家族本来希望他从事香药生意,但他偏好文学,醉心填词。在家族的耳濡目染下,也借着自己的爱好,完成了这部现存最早的海外药物学专著。

波斯商人后裔

海外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时达到第一个高潮,当时主要贸易港口有广州、交州、泉州等四大港。海外贸易过程中,不同肤色的外国人来到中原定居,渐被同化。唐中期,就有一位波斯商人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因献上罕见的沉香木材而得到唐敬宗的嘉许,赐姓李。之后便起名李苏沙,定居中原与中原人通婚,生育繁衍。

唐末战乱,唐僖宗避难入蜀,李苏沙后人也随之定居四川。唐朝灭亡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后,梓州(今四川治县)出现了一位颇有才气的文人名叫李珣。他正是那位波斯商人的后人。

李珣(网络图)

李珣字德润,在弟妹五人中排行老大。其三弟李玹字廷仪,以贩卖香药为业,且精于炼丹;五妹李舜弦被前蜀国(五代十国之一)的后主纳为昭仪。

身为后戚,李珣没有恃宠而骄,而是闭门谢客,精心填词,撰有《琼瑶集》(后佚)。他有54首词被收录进《全唐诗》,传到现在。名气渐增,地方政府具名推荐他到朝廷,当了一名宾贡。所谓宾贡,就是朝廷在考核他是否有资格当官期间,受到上宾一样的接待。

只身南下广州

除填词之外,李珣最感兴趣的还是研究来自国外的药材。精通医学的他深知,这些药材虽然对人帮助很大,但缺乏专门的研究,作用将打折扣。他想弄清这些药材。

要完成这个心愿,呆在四川肯定不行。研究海外之药,自然就要去当时的海外贸易港。再三考虑后,李珣只身南下经巴东、入两湖、越南岭、到达广州,这一路上,他不但深入沿线各码头进行考察,还向外商、医生等搜集了大量资料。在广州,他眼界大开,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外来药物, “江中多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珠宝、积载如山。”

壁画中的唐代海运情景。(网络图)

广州之行令李珣深有感触。一则,沿途风景各异,让他填灵感泉涌写了不少词,词中大量描绘了椰子、大象、孔雀等岭南生物。二则,通过现场考察和沿途了解,细心的他发现,以前的本草学典籍将外来药物与本土药物进行混杂,不利于查找。此外,他还发现前朝所记的海外药物存在颇多缺陷,比如形态、功效、禁忌等方面记录比较简略,有的甚至明显错误。由此,他更坚定了撰写海外药物专著的决心。

“《新修本草》颁布快300年了,许多后来的外来药材都没有收录。这样下去,这些药材何时才能被使用救治百姓?”从广州回到四川,李珣便着手整理自己的所见所闻,计划写书。

简易版“医疗手册”

经过几年的辛勤撰写,一部介绍和总结外来药物的专著——《海药本草》在李珣的手中诞生了。所谓海药,是李氏家族对外来药物的专称。顾名思义,他家经营的外来草药都是通过海舶,沿海上“丝绸之路”运到中原的。

《海药本草》(今辑本,网络图)

《海药本草》共六卷,收录了唐朝及五代初期的外来药物128种(据《证类本草》统计),其中大部分附有产地,便于后人查找。书中内容分为玉石、草、兽等六部,其中包括后世知名的玉屑、金屑、石硫黄(玉石类,共11种),人参、海藻(草类,共39种),丁香、沉香、胡椒(木类,共49种),牡蛎、鲤鱼、甲鱼(虫鱼类,共15种),荔枝、橄榄(果类,共10种)。

此书最大特色之一是内容详细,引文丰富。据学者统计,书中所引约66种药材可在岭南地区找到,比如海红豆、郎君子、海蚕沙等。书中介绍药材时,引用了包括《尔雅》、《山海经》、《淮南子》、《胡本草》等60多种古籍,充分说明了李珣的知识广博。

海蚕沙(网络图)

重视偏方的临床应用,是《海药本草》的又一特色。书中常常在药材的功能后附偏方,便于后人对症下药。如在“苏方木”条后记有“主虚劳,血癖……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等语。此外,还在偏方里附汁饮、酒服、蒸煮等治疗方法。如“无风独摇草”条后所写“头面游风,遍身痒,(可用此药)煮汁淋蘸”。

内容详尽,有理有据,善用偏方,科学合理,无怪乎后世有学者称《海药本草》是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

可用中风的苏方木。(网络图)

后记

作为一部充分反映唐朝及五代初期海外药材的本草学专著,《海药本草》是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产物,不但对我国古代医药学做出了一定贡献,还对中外医药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此书专记海外药材,比较冷门,所以它问世后并未引起朝廷和世人的重视。幸好北宋巴蜀医药学家唐慎微慧眼识珠,将其主要内容辑入生平得意之作《证类本草》中。

南宋末年,《海药本草》在战乱中散佚。多年后,明朝医学家李明珍写《本草纲目》时,引用了《证类本草》中关于《海药本草》的大部分内容,所以后人可通过《本草纲目》而窥《海药本草》的全貌。

《证类本草》目录(网络图)

时至今日,随着“丝绸之路”的再度兴起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海药本草》再次引起科学界的重视。1984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中介绍常见的近五百种中药里,降真香、海桐皮等四种岭南药物,即是通过查阅《海药本草》的原始记录而定稿的。

“海外药物的传入自然不是从唐代开始的……隋唐五代时期在收集外国药物方面,没有一部能比得上《海药本草》之详备。”《岭南科学技术史》(200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中的这段话,可谓对《海药本草》价值的最公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论文《<海药本草>成书年代及作者之疑》,作者樊一,《中医杂志》2013年6期。

2.论文《李珣与<海药本草>》,作者汪悦,《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