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为什么没有像戛纳一样的电影节?三大原因

电影有史以来都不是独立的艺术,由技术演变为艺术的过程中,它对政治、经济和各类社会问题骨肉勾连。电影节是集中和传播艺术的地方,中国之所以没有大的电影节,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被限制的艺术
在国内,这些年电影分级制度被热情关注。影迷们希望国内施行符合国情的电影分级制度,以保障电影工业健康全面的发展。但相关部门始终没有回应,至于为什么不施行,知乎上有专业的分析,合情合理,甚是解谜。
试想只可以展映政治正确的电影的地方,能够出现像戛纳一样的电影节吗?二、电影资源缺乏
国内电影资源非常缺乏,一部分是好影片的缺乏,另一种是优秀电影创作者的缺乏。
比如2019年春节档,《飞驰人生》、《流浪地球》、《小猪佩奇过大年》、《神探蒲松龄》、《新喜剧之王》等,哪一部经得起第二遍细细品味?
直白的讲,国内电影大多只顾着积极的迎合观众,鲜有导演有自信和耐心创作自己的东西,表达中国。什么是自信的经得起考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经典的影片?正如《2001:太空漫游》。三、谁来办?
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谁能在中国办出像样的电影节?政府?影迷?电影网站?土豪大款?
每一个群体都各怀鬼胎,要么为钱财,要么为名誉。比如咱们的微博电影,参与其中的大V评委都隶属于各自的MCN机构,只要新电影的宣发愿意投钱,大V就有理由给分。评分高了,票房也就高了,甚至还有同行互黑。一部好电影像样的评论分析往往都出现在高校的课堂上,民间和官方写写煽情的剧情解读,延伸电影产业链,以求更多利益的获得。就这样,国内的电影市场乌烟瘴气,缺规矩少条例,好电影节更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