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也过春节吗?几乎与中国一样

位于亚洲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北边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边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南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的领土。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派军队征服百越(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设置象郡,其中下辖就包括越南。到了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秦朝的龙川县尉河北人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南海(广州),即越南人认为的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广州曾是越南的首都,而越南的开国皇帝则为河北石家庄人。其实,越南真正独立始于公元十世纪左右,此后改朝换代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均为中国的藩属国,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直到1976年才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文化的熏陶

自十世纪中期起,越南由丁部领氏建立了其历史上首个封建自主国家后,历经十几个朝代,一直通行汉字,此外还采用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政权组织模型。

李朝时期(1009—1225年)。尽管朝廷立佛教为国教,但也逐渐意识到儒教的巨大作用。据《大越史记全书》载,李太祖驾崩,诸皇子夺嫡,朝廷只能让百官前往铜鼓庙参与宣誓会议,宣誓内容:“为人君而不知春秋之义,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义,必随篡弒之罪,明王哀王嘉之,谓也。”儒家的“忠孝”思想痕迹十分明显。

此外,李圣宗朝代(1054—1072),朝廷在升龙京都被正式建立了奉祀孔子与七十二先贤的文庙会。再如,在1075年,李仁宗首开三场科举考试,预选录取了黎文盛等十人,黎文盛后来更是被朝廷任命为太师,国之重臣;次年建立国子监,有三十八位才士被选入国子监学习,由当时越南有名的大儒任教。1086年,又建立翰林院,招收人才。

陈代(1255—1400)时期。朝廷于1232年开科考试招收太学生,1247年定出三魁试卷,1253年建立以教授四书五经与其他儒家经典的国学。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儒学思想家,如国学祭酒朱文安(1292—1370),受封为“越南宗儒”,入祀文庙。其著作为《四书说约》,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基础,概略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14世纪末的越南大虞国(胡朝)开国皇帝胡季犛,撰写很多诠释性质的著作,如讨论儒学思想的《明道》,还将《诗经》、《尚书无逸》译成喃字。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儒学大家,如莫挺芝、阮忠彦、张汉超、范师孟、韩铨……

此外,越南文人用汉字写出大量著作,如《隋朝大典》、《越史纲目》、《大越史记》、《大越史记全书》、《安南一统志》、《岭南披怪》、《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安南志》等等。

公元十五世纪的黎朝,儒学逐渐被奉为国学,京都有国子监、太学院。由于重视科举考试,开始形成儒士阶层。黎圣宗帝将国家分为十三道,并在各道建立公学,试行科举。自光顺三年(1462年)开始,定三年一试,头年乡试,后年会试,此后历朝历代都沿袭。黎圣宗帝还十分重视刊印儒家典籍,如《五经官版》等,编撰《洪德法典》,颁发《二十四训条》。

至十七十八世纪,很多儒家学者参与解经工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冯克宽、邓太滂、黎贵惇、范阮攸、范贵适、吴时任、裴辉璧等。

阮朝(1802—1945)时期。朝廷对孔子的崇拜与奉祀更加隆盛。1831年,朝廷在全国36个镇都建立文庙,每县又各有一个文祠,各村同时也选定文址,庙里除置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外,还排放先贤哲儒四配的牌位。自嘉隆(1802—1819)起,朝廷规定每年二月为春祭,八月为秋祭,每次祭祀,皇帝都要参加。

可见,越南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越南民俗也受到中国的民俗的影响。据马达《越南:古老而全新的话题--著名越南史专家戴可来教授访谈录》描述:“中国的华表是由青石雕刻而成的,而越南的华表却有所变通,用砖块先砌成柱状,再在其外敷上水泥雕制而成。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在越南随处可见,但越南的‘龙’与中国的相比体型胖、身长短,只是虚拟模仿求形似而已。再如,越南人也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灯节、清明、端午等,过春节时还贴用汉字书写的对联,端午节也划龙舟、吃粽子。”

那么,越南过春节也不足为怪了。

越南春节习俗

越南的春节与中国的一样,也算是一个节期,自十二月至正月十五日。他们从十二月初开始准备年货。年货中不能少三洋东西:桃花、金桔、五果盘。桃花几乎家家必备,因为越南人也认为桃花具有辟邪、带来幸运的神力;不过越南南方则使用梅花代替桃花。“五果盘”即是有五种水果的果盘,用来供奉祖先的。金桔则要修剪得如同金山,寓意财富。

还有一种神圣的贡品--米糕,必不可少。据说十四世纪下半叶起,越南儒士逐渐视“雄王”为国家开创者及民族同源始祖,在民间传说中,雄王在谋选继承者时,其子节辽被仙人托梦,指出糯米糕是最佳祭祖食物,因此获得雄王赏识,得到了继承资格。

送灶君。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傍晚,每家每户开始祭灶,送灶君。几乎每家灶房的北面或东面都设有“灶王爷”牌位。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爷从上一年的除夕至今年腊月就一直留在家中,主要负责家人日常有什么好的坏的行为、行动,而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他就要升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

团年饭。除夕这天,在远方的人都要回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饭。下午,全家人开始准备一年之中最丰盛、意义的团年饭。不仅可以满足老人天伦的心愿,年轻人还可以借机表达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祭祖时,将饭菜放在祭祖宗的神龛前,一家之主到神龛前面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祭毕,一家人就可以开始用餐了。

挑新水。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捧三炷香,到了取水处(一般为水井边或河边),插好香,再将红包投往取水处。然后,人人争挑第一桶新水,因为人们相信哪家来得越早,来年的庄稼就会大丰收,且这一桶新水最纯净、吉利,还可以给全家人带来新年好运。有的地方,人们还将挑来的水放入红糖、生姜、竹叶煮新年茶给家人喝。

为六畜招魂。和汉民族的稻耕文化一样,月男人也十分重视家畜,因此在每个节日的祈祷中,几乎都涵盖有六畜兴旺。每年除夕或正月初一,村里要举行牵六畜魂的仪式,祈求新的一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首先,人们从山上剥一种树皮,剪成很多牲畜形状,然后挂起,剪越多寓意六畜越兴旺。除夕或初一清早,人们带上牛绳、笼子、香等,前往河边或泉边,按当年农历书上说明的行利方向烧香,祈求神明保佑。之后找有孔的石头,代表六畜,用绳绑起来,放在笼子里,喊着“牛、马、羊、鸭、鹅等跟我回家去吧”回家,一路还要学着六畜叫声,不得回头。到家后,将大小石头放在干栏房底的柱子下和猪栏、鹅圈内,一颗放在水缸边,代表狗,寓意财富源源不断。

拜年。礼节几乎什么与中国一样,只是除正月初一第一个拜年的人。在越南,正月初一,最忌讳的是第一个到家里拜年的人,这个人必须是经过挑选的,最主要的是这个人的生肖不能与男主人的生肖相克。而且这个人在去年一定要取得好的成绩,预示着把一年的好运带给别人。

采绿。除夕之夜越南人在家祭拜之后,要去寺庙祭祀神佛。“绿”音拟似“禄”,因此人们从寺庙祭祀返回时,会随手采摘带绿的枝条回家供奉于神龛直至枯萎,称为“采绿”。

另外,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越南早期的春联都用汉字书写,即使实行拼音化后也有春联,但是在书写时仍按照方块字的格式,从上往下书写。春联作为越南传统春节中的重要元素,也忠实地记录了越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