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空间物理的开拓者

中国的卫星事业迅速发展,这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是分不开的,面对今天的成就,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航天卫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赵九章便是其中一人。

在1957年那个时候,美国和前苏联的人造卫星先后上了天,但是我国在这方面整体研究水平还较差,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新兴学科——空间物理研究将要兴起。于是,他开辟了自己新的科研方向。

赵九章(网络图)

赵九章从他熟悉的大气科学领域转向航天和空间科学领域,积极建议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并投身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他从探空火箭入手,在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和空间光辐射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研究部署,在做了大量卫星预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卫星系列的发展重点与规划建议。他还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1959年底,赵九章组建了我国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这个研究课题是赵九章坚持选定的,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固执的老头,选择了一个奇怪的课题。但是,赵九章坚持认为,这个课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必将有一番大作为。

果然,三年之后,在赵九章的带领下,磁暴组完成了题为《磁暴期间史笃默捕获区的变化》的学术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在磁扰期间引起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使地球周围的捕获区打开,并使大量的带电粒子进入到地球附近而被地磁场捕获,他们还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1962年,赵九章参加国际空间委员会是,曾将这些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致好评。

在德国留学时的赵九章(网络图)

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1965年3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1965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下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订,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可惜,赵九章未能等到1970年4月24日那一刻。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这位享誉国内外的卓越科学家已于一年半前含冤去世。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位把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在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的。1999年在国庆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便是其中一位。赵九章将永远成为我国卫星事业的一座丰碑。

————————————————————

人物简介: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县人。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气象科学从定性描叙走向数值预报的先驱,把数学、物理引入中国气象学的第一人。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