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场的打火机却成烧烤日军利器?趣谈谢尔曼喷火坦克

说起喷火兵,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背着一个大罐子,冒着被敌军子弹打倒的风险,扑向敌军地堡的士兵。他们一旦接近地堡,只需按下手中的按钮,炽热的火龙就会从喷枪中倾泻而出,烧的敌人哇哇大叫。

从整个二战中来看,使用喷火器对付哪个国家的士兵最有效呢?当然是日本。即便是能依托永备工事,死守阵地的日军士兵,在面对滚烫的火焰时也会逃之夭夭。

▲HBO战争剧《太平洋战争》中,使用M2型喷火器对着日军地堡就是一顿猛喷的陆战队员。

▲即便是硫磺岛这样的混凝土、火山灰混合的永备工事,也扛不住喷火器的火龙灼烧。

不过,让背着易燃罐子,冲锋陷阵的士兵去直面敌军的炮火,对于惜命的美国人来说可是得不偿失。且一开始,美军由于没有多少丛林战的经验,因而也未大力发展喷火武器。

但1942年的瓜岛战役后,喷火器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了美军的重视。美军技术人员也指出,既然我们有坦克,为什么不在坦克上做做文章,让坦克携带喷火器去灼烧日本人呢?就此,美军在二战中的喷火坦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太平洋战争初期时,美军将部分M3轻型坦克的37炮拆下,换成了一具“龙森”(Ronson)式喷火器,并命名为“撒旦”(Satan),专门用于支援陆军/海军陆战队的丛林战。然而,美军在经过实战以后,认为M3的装甲有些单薄,因此决定在新式的中型坦克——谢尔曼上做做文章。

▲造型类似馒头的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一门75毫米坦克炮。在欧洲战区面对德军的“动物园”时,单车几乎无法抗衡,且被击中后极易燃,因而也获得了“朗森打火机”的绰号。只不过到了太平洋战场,这款打火机却能把日军虐的鬼哭狼嚎。

美军在谢尔曼坦克上最先应用的,是E4-5型喷火器。其包括了一具24加仑(90升)的燃料储备罐与E5型喷火枪,主要安装于坦克的车体前机枪位置。1944年7月22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登陆关岛的战役中,率先使用了6辆接受改造的喷火谢尔曼(A2车体)。但并未博得官兵的好评,原因是燃料太少,射程过近(只有10多米)。前线对于装备一款,能在炮塔上安置的主喷火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关岛战役展开的两个月后,美国第10集团军组建于夏威夷,筹备进攻日本本土——冲绳的作战。而该部队要求为其装备一支包含54辆喷火坦克的坦克营。

很快,这些部队就如愿以偿了:新式的喷火坦克很快被运输到前线官兵手中。与之前的喷火坦克不同的是,它是将原先的75毫米主炮拆下,换成了一具POA-CWS-H1(化学战勤务部太平洋战区特别小组英文缩写)型的喷火器。其车载燃料为290加仑(1097升)是E4-5的10多倍!而它在仰角射击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70多米,完全足够支援前线步兵进攻。

▲在美国本土接受技术测试的M4A2/E4-5型喷火坦克,可见车体机枪已被改造为喷火枪样式。

▲新式的POA-CWS-H1型喷火坦克于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中立功无数。它们会经常开到日军防守的山洞、暗堡附近,并向其倾泻炽热的火龙。然而,光是有喷火枪,没了主炮怎么行?美军随后又对该喷火坦克进行了技术修改,将位于炮塔的喷火枪重新安置在炮盾旁,并保留了75/105毫米炮。

▲“双炮流”——M4A3 POA-CWS-H5型谢尔曼喷火坦克,不仅保留了主炮,甚至还在炮盾上安置上喷火器,用以对付日军工事。

除此之外,欧洲战场上的英国人的也改装了6辆谢尔曼-“鳄鱼”(Crocodile)喷火坦克,用以对付德军在齐格菲防线上的工事。其最独特的是使用燃料车用以补给,而喷火器则位于车体的右前侧。除了鳄鱼,英国人还搞出了谢尔曼-蝰蛇、火蜥蜴等8款子型号。与美军不同的是,英国人始终认为喷火器是辅助的,而不是主攻的。

而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在面对这些气势汹汹,有着恐怖装甲与火炮,甚至加装喷火器的“火馒头”之后,更是束手无策。恐怕在美军面前,除了选择抱头鼠窜,日本人最后的结局只有被烤成焦炭了吧。

▲由M4A4车体改进而来的谢尔曼-鳄鱼。其喷火器突出车体,看上去十分的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