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六年,我和老公竟相处成我最害怕的样子 | 咨询师信箱

亲爱的咨询师,您好!

我33岁,和老公结婚快6年,北漂。结婚没房没车,现在也是,连送的礼金走了个过场之后就还给他家里了,因为这些钱也是他家人借的,双方原生家庭都属于贫穷,而我的家庭还负债累累。提这些,是想说,我相信钱不是一切。

我先前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有重度抑郁,两年前才意识到去医院治疗,目前状况还可以(这里一定要谢谢KY和我的朋友)。小时候我母亲经常性的向我哭诉父亲的种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再忙,父亲在外面打牌、睡觉也不会帮她做一点家务,而她要做农活,要照顾我们孩子,回来又要赶忙做饭,她觉得父亲一点都不疼她。每年的冬天,母亲都要因为父亲睡懒觉,从不早起生炉子而经常性的吵架,我永远都记得母亲狠狠的瞪父亲的那个眼神:气愤,恨,失望,无奈。敲成文字讲出来,似乎都是小事儿,但是这些她们关系中的问题,她们未曾尝试解决,变成母亲长期不停的抱怨、怨恨,而我则变成母亲的树洞,随时接收这些负面情绪的发泄,同时我也对父亲也产生了一种厌恶,并跟自己说,我以后一定不要有这样一个老公。

然而现实总是现实。老公不像父亲那般的大男子主义,也会同我一起买菜做饭。但我们却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期望他更主动的照顾我,疼惜我,分担一些家务,比如他在家,我下班晚回家了,我希望到家已有热乎乎的饭菜,哪怕是先蒸好的饭。也曾明确告诉他,我希望他可以这么做。事情一开始还好,他也在尝试,比如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洗碗。但是随着他开始工作(我们结婚时,他还未毕业),因为职业的原因,他变得不太喜欢沟通,每天都对着电脑,研究策略,或者看球赛。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似乎不能再占他大脑的内存,反应到生活里就是他不会去考虑这些事,不关心。每天睡醒起床,洗漱,吃饭,上班。起床后,不会记得铺床,吃完饭就收拾自己,走人上班。家里除了搬重东西我扛不了他做,其他就都是我来操心了。最让我难过的是尝试沟通,希望他顾下家,他的答复是:我在给老婆挣钱呀! 听这话,其实我当时特别想甩他一巴掌。开始比厌恶父亲那般更厌恶这样的他。

在我告诉他我检查出重度抑郁症那段时间,他也未曾有过我可以看得到的特别的担心,和对我的照顾,也未曾主动去了解抑郁症,该如何和抑郁症的家人相处等等,这些也让我很难过和失望。生病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极端的想象,哪怕是我在卫生间自杀死去,直到血流到房间他的脚下,他才会意识到我要死了吧。有时会跟自己说,为什么要期望那么多他的爱和照顾呢,我自己更爱些自己不就好了,从小住校独立生活的自己也能挺好照顾自己啊,然后又反问,那你们在一起的意义是啥。

我们一直没有孩子,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也有部分是我不敢生,我觉得这方面我信任不了他,他给不了我想要的对我的照顾,而我自己无法独自面对那些。

某一天,因为某个家务事,我也恶狠狠的瞪他,嘴里嘀咕时,惊恐的发现我也变成了母亲……恐惧和害怕涌入全身。可是,我不是母亲,他也不是父亲。我想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我现在技穷了,所以想寻求帮助,我该如何有效的沟通,可以学些哪些书籍等等。

谢谢您的阅读,非常期待您的建议并感激您的回复。祝您一切安康!

来自一枚缺爱的大朋友

咨询师回复1

缺爱的大朋友:

见信好。

读完你的信,我不是很有信心,不知道这样一封信,是否可以满足你的期待。但我会尽力。

在信的一开始,我读到了一种痛,来自于你的原生家庭。我仿佛看到那个小女孩,站在角落里,静静的看着,无动于衷的父亲,和不停抱怨的母亲。整个画面都是灰扑扑的,孩子的眼睛从惊恐,害怕,到厌恶。真的很难想象,这一路,你是如何走来,一个人抗争,一直到现在,我想,里面一定有很多很不容易。

如果这样来想,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在信的第一段,会说,你认为,钱不是一切。也许对你来说,你有比钱更想要的东西,如果你的老公,是可以满足那部分需要的,钱当然不重要,它也自然不是一切。可是如果他不能满足,也许,有钱也是好的,而目前的现状,似乎偏偏是,两者都没有满足。

你本来以为,他不会和父亲一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他却开始像父亲一样了。而你,也变得越来越像你的母亲。这好像一个循环,也像一个魔咒,让你更加痛苦。你努力的想让一切都变得有所不同,可偏偏,一切都那么相似,让人无奈而又悲伤。在伴侣关系里面,我们总会陷入这样的循环:是他的行为,让我变成了这个样子。如果有机会听听另外一方的话,也许他也会说,是她那个样子,让我越来越不想顾家。

我们总在寻找那个始作俑者,好让一切,从这个根源开始解决。但是,也许,有些事情,是相互的。如果真的有始作俑者,也许可以追溯到不知道多久以前,那是否又真的有意义?就像你知道你的原生家庭是这样,可似乎,我们还是进入了这样的怪圈。甚至你的重症抑郁,都让我觉得,也许,那是你在向他发出的另一个信号,我真的很想要你来疼惜我,关心我,你看我都这样了,你为什么还如此无动于衷?

在一段关系里,也许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曾经做了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谁对谁错很难界定。也许重要的是,我们还想继续吗?我们想要去哪里?我们还愿意为彼此做些什么?


在信的最后,看到你想要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你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看上去,你似乎是希望可以再和他继续试试看的,那么,接下来我要说的一些话,也许会让你不太舒服,因为我想让你试图可以去理解他。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你做的事情就是没有伤害的,你们也许都在伤害着彼此,但记住这些伤害,并不能让你们往前走,而相互理解,也许可以。

在信中,看到你能明确的提出自己的需要,这很棒。他最初也是可以配合你的。但是后来却做不到了。你在信里说,是因为他开始工作了。不知道关于这一点,你们是否有过沟通。我想,一个人如果最开始愿意去做一些事,后来却不做了,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他做了,你的反馈让他觉得不是那么舒服。当然,我并不知道你们之间详细的细节,但是很多妻子,就如同你的母亲,即使男人做了什么,她们并不会表达认可,反而是会挑刺。男人天生并不擅长做这些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很多男孩子,从小开始,父母就不要求他们这么做,甚至有些喜欢做饭还会被父母说。所以,他们愿意开始做,就是从零开始,如果一开始就受到很多负面的评价,也许,谁都会慢慢失去了积极性。

而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他的工作或者别的方面,也许有一些压力,你提到你希望他疼惜你关心你,那么,在这一点上,你有没有也去关心他一下?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的人格特质,我不知道他的成长环境,但是在一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可能在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会更多的选择躲起来,而不是向外救助。比如他可能每天依然按照规律生活着,只是不想面对某些东西。对于你的抑郁症,也可能是这样,陪伴抑郁症的家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咨询师在和抑郁症的来访者工作时,也很容易被那种无力感侵扰,何况他。他或许是真的不敢面对,也或许是,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也需要有人支持和鼓励。不知道看完这段话的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如果你现在还是处于抑郁状态中,你们想要去修复关系,也许可以试试一起去做伴侣咨询。这样可以给到你们双方支持,这是不容易的一段时间,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另外,如果你注意到你母亲和父亲的模式,也许会看到,他们一直是一个人在追,一个人在逃。而最后,那个逃的人,再也回不到家里了。所以,或许,你们可以试试换一种模式,看上去你和他之间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你追他逃。你负责家里的事,他就不再操心了,一方面也许是因为他对你很放心很信任,另一方面,你如果太能干,他除了自己照顾自己,也许也就无事可干了。所以,或许,你可以试试停止追着他要、追着他抱怨嘀咕的模式,看看他会不会有一些变化。也可以试试,多让他承担一些他愿意、也能够承担的家里的事务,而你,少承担一些,不要不放心,事情做砸了,总比关系搞僵了,更容易修正。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

咨询师:华家丹


咨询师回复2

渴望爱的大朋友:

你好。我总结了一下你现在面临的几个问题:

  1. 两年前在医院检查出重度抑郁,目前状况还可以。

  2.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对自己的亲密关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 想了解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

接下来,我们一一拆解分析。

1.关于重度抑郁

从你的描述中我无法确定你现在的具体状态,但我想说的是,在医生没有确认你彻底康复之前,还是要继续接受治疗及时复诊哦。此外,同时也可进行自我疗愈,包括阅读心理类书籍、进行冥想训练、与朋友交流谈心等方式。

2.关于原生家庭

首先,从描述看来,你的依恋类型很可能属于“不安全依恋”(想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依恋类型,可在后台回复“依恋测试”),而这种“不安全依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你的原生家庭。那么,什么叫做依恋呢?依恋指的是孩子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之间强烈而紧密的情感联系。健康的依恋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如果依恋对象本身有很大的不安全感,那也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形成一种“不安全依恋”。

在你的原生家庭中,依恋关系主要存在于你与母亲之间,你像一块海绵,长年累月地吸收着妈妈的感觉——妈妈的“气愤,恨,失望,无奈”,她的痛苦深深扎根在你的脑海里。渐渐地,你开始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情感,什么是妈妈的情感了。

当你在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不自觉地承袭了童年时的依恋模式,你的父母与你和老公之间的关系模式发生了代际间的传递。尤其当你看到老公“每天都对着电脑,研究策略,或者看球赛”的时候,你会立刻联想到父亲在家中的状态,并下意识地产生厌恶感。但你却不知如何应对,而母亲的反应则是你唯一习得的应对方式——愤怒和抱怨。于是,你也这么做了。与之相应的结果是,你与老公也陷入了与父母同样的困境,一个回避,一个指责,却触不到问题的核心,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但就像你说的,你不是你母亲,他也不是你父亲,你们之间的关系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不同。“老公不像父亲那般的大男子主义,也会同我一起买菜做饭”,“他也在尝试,比如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洗碗”,其实你也看得到他的付出和努力,不是吗?工作后他变得不太喜欢沟通了,你发现了之后有没有想要去了解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有没有去询问过他心里的想法或感受呢?

3.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

在探索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前,我们必须先澄清一个前提——你与老公正处于一段婚姻关系里。而在婚姻里,关系不再仅仅依靠“爱”维系,更多的是两个人通过合作与契约共同去经营一个家庭。

你开始疑惑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那你还记得当初两人为何结婚吗?你们是否坦诚过彼此的需求和渴望?是否静下心来讨论过婚前婚后生活里的种种变化?因为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各自需求并确认双方目标一致的时候,平等有效的沟通才有可能发生,我们才会生出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去改变自己(如固有的却不那么有效的应对方式或认知模式)。

文中你提到“我期望他更主动的照顾我,疼惜我,分担一些家务”,当你明确告诉他希望他怎么做的时候,他其实有在努力尝试,从那句“我在给老婆挣钱呀”,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在工作和金钱方面的压力。而你一开始就表明你相信钱不是一切,但“结婚没房没车”的事实对你老公来讲,对这个家庭来讲,是否能完全忽略呢?或许对于财务的看法以及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也是需要你们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Dr.Marshall Rosenberg)发明的“非暴力沟通”,或许可以帮助你们缓解一些矛盾和冲突。

以下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把我的观察和我的评论分开。比如:“我看见你在打游戏,而没有帮我洗碗”这是我的观察,“你有时间打游戏也不帮我洗碗,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这是我的评论。

2.表达感受。要表达我的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我的想法。比如:“我看见你在打游戏,而没有帮我洗碗,这让我觉得有些委屈和气愤”。

3.直接说我们的需要。我们总是容易以批评的方式来提出我们的主张,而不是直接说我们的需要。比如“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吃完饭就看电视,我这么累你没看到吗?”而更好的说法是“我希望你吃完饭能帮我一起洗碗,而不是立刻去看电视”。

4.提出请求。就是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但只能是请求,而不是命令。比如“你吃完饭能过来帮我一起收拾碗筷吗?” 至于对方答不答应,那是别人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面临的几个问题处理起来都不算简单,你不必独自承受,而你老公或者其他朋友也只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不能提供专业帮助。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建议你能选择一个匹配的且提供公益价格的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最后,祝一切顺利!

以下是我推荐的相关书籍目录: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爱的多重奏》阿兰·巴迪欧

《亲密关系》克里斯多夫·孟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弗朗索瓦·勒洛尔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