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走”面对宝宝的分离焦虑,这样做让他更有安全感!

哲哲不到两岁,每当妈妈要出门上班的时候,本来自己玩得好好的哲哲,马上起身,蹬蹬蹬跑过来,抱着妈妈的大腿,哭着喊着不让她走。没办法,妈妈只能先安慰哲哲说不出去了,放在奶奶房间,等哲哲不哭了,趁着他不注意,偷偷溜出了门。

趁着哲哲不注意出门,几次之后,只要妈妈起身,哪怕是丢个垃圾,哲哲都十分警觉,立马跟着妈妈。

妈妈去上个厕所,不见一会儿,哲哲马上就嚎哭起来,变得十分粘人。只要看到妈妈,就不断往怀里扑。

而且有时候哲哲玩着玩具,会习惯性突然回头看妈妈,怕妈妈又偷偷溜走。

这种“甜蜜的负担”让哲哲妈妈 “苦乐参半”、“悲喜交加”。

开心的是妈妈终于感觉到宝宝特别需要自己,但这种时刻粘在一起的欲望又容易让妈妈有些喘不过气来。

哲哲妈没有意识到,其实宝宝正在经历一场“分离焦虑”。

了解分离焦虑

宝宝6个月之前以为东西只要看不见了就是消失,后来才开始明白,东西即使看不见了,还是存在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发展里程碑,叫“事物永久存在性”(Object Permanence)。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会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症”,这是因为宝宝开始明白了,妈妈不见了,但她还是存在的,他希望妈妈立刻出现,自然就会大哭。

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现分离焦虑症是宝宝认知进步的表现。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的分离焦虑不是只针对妈妈,而是针对自己的主要看护人。如果老人看得多些,可能就更离不开老人。

对学龄前的宝宝来说,分离焦虑有两个高发期:一个从7月龄左右开始,持续到一岁半;另一个高发期是3岁入幼儿园时。

尽管分离焦虑让家长很苦恼,不过,这完全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办法解决的。

解决办法

1. 正式和宝宝告别,不溜走。

偷偷溜走是个省事的方法,不耽误时间,认为能减少孩子分离时的痛苦,然而并没有。因为你走后,宝宝照样会伤心哭个不停。而且没有告别,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不见了。久而久之,宝宝容易没有安全感,像前面的哲哲一样,时刻盯着妈妈,害怕她突然消失。

所以每次出门前的告别不能少,给宝宝一个解释,不要拖拉,简短告别,明确时间,比如“妈妈去买菜,你看完一集动画片我就回来了。”再让陪伴宝宝的另一个人拿玩具吸引他。时间一长,宝宝就知道妈妈出门很正常,很快会回来。

2.通过游戏练习短时间分离

可以和宝宝在家玩捉迷藏,刚开始可能妈妈只是离开一小会儿或是几分钟,但之后可以慢慢拉长。在孩子开始大闹的时候,你可以先大喊他的名字而不是迅速跑回来。

多跟宝宝玩玩这类的游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慢慢地接受“妈妈没有在”的焦虑感,同时也会一次又一次地确认“我的妈妈会再出现”的这种安全感。

3.熟悉的安抚物减轻焦虑

在妈妈离开的那段时间,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他平时非常喜欢的东西,奶嘴、玩具或者带有妈妈味道的衣服。这些安抚物能减轻宝宝和妈妈分离时的痛苦,稳定宝宝的情绪。

4.培养宝宝独立的性格

如果对宝宝事事‘伸以援手’,那么他将会更粘人。当宝宝一个人在玩耍看书的时候,不要打扰他。

试着由他自行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在他主动寻求帮助时去教他方法。

当宝宝越来越独立时,那么短暂的分离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了。

5.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宝宝一直等着你,回家的时候不要忘记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暖暖的拥抱。你的言行能够感染到他,妈妈出去了,还是会和之前约定好的一样会回来的。

在家的这段时间,和宝宝做一些亲密行为,比如妈妈来给宝宝洗澡,讲故事,哄睡等等。宝宝会觉得和妈妈的相处时光特别幸福,也更加值得宝宝用一整个白天来期待。

育儿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并且涉及到每个家庭成员,有情况时一起解决,可以将文章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看。分离焦虑这件事,你完全可以按照上文提示的方法一一实施,但是,离开了家人的支持,一切都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