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战场作用还没石头大,日本刀到底能不能实战?

编者按:众所周知,日本刀的名气非常大,很多人都喜欢日本刀。早在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也写了一首《日本刀歌》来赞扬日本刀的华丽精美,明代也大量进口和仿制日本刀。在电影中,日本刀更是所向披靡无所不能,《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一把日本刀砍遍黑帮无敌手,到了《黑客帝国》中,日本刀甚至已经开始拿来切汽车了。这些自然都是艺术夸张,但是坊间也充满了关于日本刀锋利和劈砍能力的种种传闻。那么,日本刀的真实实战性能到底如何?是不是不有传闻中一般犀利呢?

坊间流传日本刀如何锋利,甚至不知从哪杜撰出一个世界三大名刀的排行,把日本刀捧成世界三大名刀。首先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描述的都是日本刀的华丽与精巧,只字未提日本刀是否锋利。当时流行与上层社会文人阶级追捧的日本刀,也都是这种华丽的装饰品,没有任何武将真的使用这种日本刀。这已经说明至少在宋代,被追捧的日本刀仅仅是装饰华丽的奢侈品,并非实战用的武器。

坊间还有传闻日本刀专为破甲而生,锋利无匹能砍破钢盔铁甲。但实际上,所有的利刃类武器都不能如同影视动漫作品那样,一下挥过去让穿着铁甲的人血溅当场甚至被劈成两半。所有的铁甲都有很厚的内衬作为软缓冲,保证兵器击打的动能被吸收掉,而不是传导到人体上。虽然铁甲需要韧性更好,所以硬度上略低于刀刃,但毕竟同样都是钢铁,不存在一种钢可以一下劈开另一种钢,还能把里面的内衬砍破,再把内衬包裹的人砍死。

毕竟铁甲制作费时费力,造价远高于刀剑。如果刀剑类武器都能轻松砍破铁甲的话,那么造价十倍于刀剑的铁甲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统治阶级总不会连这个账都算不过来吧?而铠甲的最后淘汰也是因为火器的大发展。而随着防弹衣技术的提升,现代各国军队又重新开始“着甲”了。

▲金国重甲骑兵

实际上就算是大斧这类重武器,也不是照着铁甲往上抡的。历史记载:“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面对重甲,宋军也是先用长枪挑飞铁浮屠的头盔,再拿大斧去砍对方的胳膊,以及没了头盔的脑袋。之所以拿大斧砍手臂,也是因为传统中国盔甲为了追求灵活性,对手臂的防护靠肩膀的披膊来保护大臂,然后戴护臂来保护小臂,肘部是没有防护的。连大斧砍的也是没有盔甲防护的薄弱部位,更不用说比大斧轻薄的日本刀了。

美国Spike电视网做过一部《致命武士》系列节目,其中就有一集日本武士VS维京战士。美国人给生猪套上维京人的锁子甲,然后拿日本刀进行大力劈砍测试,结果锁子甲完美的防御了日本刀的劈砍。如果这还能用测试的日本岛不正宗来作为借口的话,幕末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中,十名新选组成员穿上了日本人成为“锁具足”的锁子甲去突袭将近三十名尊王攘夷派武士,结果使命新选组无一人死亡,而其中很多剑术好手,还不乏带着家传名刀。结果尊王攘夷派武士战死7人,11人身负重伤,而新选组队员以少打多却无一战死。由此可见,日本刀对于铁甲来说根本不存在破甲的属性。

在日本室町时代,有一种当时比较流行的小刀,被称为“铠通”。从名字上听起来,似乎是能捅穿铠甲用的破甲刀。这种小刀在当时一般是佩戴于右臂,在与敌人近身后用左手拔出来捅刺的,但也并非直接捅穿盔甲,而是用短刀捅刺腋下、面门这类盔甲防御不到的部位。毕竟只要还能移动,盔甲就必须留出活动空间,不可能把所有部位都保护到。在对抗穿铁甲的对手时,刀剑正确的攻击手段都只是刺击盔甲缝隙或是直接攻击没有盔甲防护的部位,而不是直照铁甲防御最好的部分使劲砍,这样会因为没能劈开铁甲,对方可以趁机反击杀死因为砍到铁甲手都震麻了的对手。

毕竟如果短刀都能捅穿盔甲,那么直接使用质量更大的长枪岂不是就能在敌人近身前就捅死敌人了?毕竟长枪发力还能带上人体自重的惯性冲上去捅刺,而短刀只能用胳膊的力量捅刺。如果真能捅穿铁甲,长枪怎么也要比短刀更好用。

而实际上,在战场上,长枪也确实比日本刀好用的多。在真正战场上,日本刀其实仅仅是一个副武器的存在,并不是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表现其实一点也不抢眼。日本学者铃木真哉曾统计了战国时代,1729名武士向自己的主公申报战场战绩用的“军忠状”的记录。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在战国时代的战场上,最多的伤害其实是由箭矢造成的,占总伤害的38.6%,而紧跟其后是火枪造成的伤害,占总伤害的22.2%,然后才是近战武器长枪,占总伤害的20.8%,紧跟在长枪之后的并不是日本刀,竟然是石块,占了总伤害的11.3%。而日本刀所带来的伤害仅仅只占了4.5%。要说明的是,这些人主要是徒士,也就是步行武士,铠甲装备远好于一般的足轻。

总之,在冷兵器的战场上,近战武器中,长枪才是主战武器,即便是被尊为“剑圣”的上泉信纲,他在战场上的主战武器也是长枪。要知道上泉信纲在被尊为“剑圣”之前,是以“长野十六枪”之首被称为“上野一本枪”而得名的。而武士刀在战场上其实更多的是作为副武器甚至于作为自卫武器而存在的,更接近于手枪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影视剧中,日本武士们毫无阵型,就拔出刀开始混战的场面其实并不真实,这种情况大概只有古惑仔拿西瓜刀互砍才会发生。所以在士兵们大多穿着盔甲的战场上,日本刀还没有石块好用。那些佩戴两把刀的日本武士们,真正两把刀能派上用场的更多的还是街头械斗。

当然,在对抗无甲目标的情况下,日本刀确实非常锋利,关于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日本一直以来就有劈砍卷起的草席来测试劈砍手法以及刀的锋利性的传统,因为日本人认为卷起的草席密度和手感非常接近人类的肢体,所以用草席来作为模拟劈砍人体的测试品。同样现在也有不少人使用生猪来测试刀的切割力,冷钢公司的武士刀甚至在测试中可以做到一刀劈开四头生猪。这些测试都证明了日本刀对于无甲目标的切割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结果也揭示了日本刀最主要的作用其实并非战场上拼杀的战争武器,而是日常防身、械斗用的武器。

日本剑道中所说的“残心”,在收刀时不能看刀鞘,要保持警惕四下看看,防止对手临死反扑或是有隐藏的敌人,这也是械斗需要的。战场上需要还刀入鞘的时候战争都已经结束了,并不需要如此防备。

总之,日本刀再优秀,也只是钢铁刀而已,其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而很多坊间的传说,真的是只有绝地武士的光剑能做到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