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秒杀《指环王》!动员一个师拍摄的《勇敢的米哈伊》?

编者按:在影视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各国最强盛的军容通常都不是本国拍的。比如最强的德军是苏联电影中的德军,最强的日军是美国电影中的日军(国产片例外)。而在罗马尼亚的鸿篇巨制《勇敢的米哈伊》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军容之严整,军威之壮盛,自该片问世以来几十年无出其右。片中的行军片段堪称震撼人心,把21世纪土耳其自己拍的《征服1453》甩出无数条街。

要说明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译制片事业刚刚起步,很多进口影片因为电影院场地和设备配套问题不得不“削足适履”,导致很多在国际上名声震天的大片儿在中国不温不火。罗马尼亚拍摄的《勇敢的米哈伊》就是这样倒的霉。相对于当时中国大量使用的35毫米胶片来说,彩色的70毫米胶片“太高端”了。于是中国观众印象中的《勇敢的米哈伊》是一部台词晦涩难懂的黑白片……其实人家本来就是彩色电影……

穿刺公在片子里被叫“亚历山大”大公。他吃东西的时候苍蝇的嗡嗡声非常明显。这个苍蝇声表示穿刺公坐在被穿刺桩插死的人旁边大吃大喝。(由于被长影厂弄成黑白了,原本很诱人的食物看起来变成吃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但即便被剥掉了如此多的文戏细节,这部片子还是在中国引起了不少的反响。毕竟这部片子的战争场面制作太精良了。罗马尼亚划拨了一个整编师的军队供导演指挥,制片厂拿出了三年的利润供导演挥霍。

电影的上部高潮就选择在当年的古战场。为了让古战场的水位升高,罗马尼亚人直接在下游修了一个小水坝,抬高了古战场的水位,并且在古战场的河面上修了个木桥。河岸两边没有芦苇,全师就从别处挖了芦苇插进水位上涨的河滩。甚至镜头上看不到的细节都被还原了:自从水位上涨,河岸两边变成了烂泥沼泽后,沼泽中蚂蟥遍地,几乎所有在烂泥中打滚的演员都被蚂蟥叮咬过,主演之一被咬的特别狠,蚂蟥叮在身上下不来,撒盐都不松口,最后演员直接用手硬拔了蚂蟥下来。和片里的角色一样的人狠话不多。

▲就是这位神父。手臂上一只蚂蟥吸得饱饱滴,最后蚂蟥被他生拔了

▲这一段大家有没有觉得芦苇长的很奇怪?不用奇怪。水位抬高后芦苇没那么快长出来,于是导演让士兵们从别处拔了芦苇插进现场,制造芦苇荡的效果

片子的开头就很令人惊艳。一块烂泥潭中,瓦拉几亚人,土耳其人,全都浑身泥泞地扭打在一起,然后一个“泥人”兴奋滴高声怒吼:胜利!!!!!歘!一堆箭立刻横七竖八地飞过来把他射死了。这个充满了隐喻的镜头在长影版直接被删掉了。

所幸下一个长达20多秒的长镜头保留了。强大的土耳其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冲击瓦拉几亚人的柳条防线时势如破竹,当面无一合之敌。我都怀疑这片子到底是抵抗土耳其,还是吹捧土耳其。

下部的开头也是无脑吹。一开始基督教十字军集结,又是念经又是烧十字架的,整得挺有仪式感。

▲经念完了,放炮前进。

然后奥斯曼帝国军队三声“真主至大”,连个战争场面都没有就切镜头了:神罗的十字军跪了!!本片的武器也是高亮点。笔者的那篇《宋景诗》的时候特别称赞了电影里的长矛长度。同样的理由在本片也成立。由于是彩色片,长矛都是新做的,导演给了这些长矛阵充足的特写。

▲长枪如林人肃立。干净统一的制服,整齐的队列,飘扬的勋旗,看起来就能打

而且,二战后的苏联向自己的盟国输出了全套的军事制度,包括军队如何行进,集结,防御,进攻。这些都体现在了这部电影里。

在这个片段中,如果把土耳其士兵的长矛换成现代步枪大家就明白了。实际历史是,土耳其人长途行军时,可以把长矛扔辎重马车上。

即将进入战场,真实的大军和CG大军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CG军队是少量部队通过技术手段复制黏贴出来的,所以,少量人员可以做到让导演如臂指使,当真实军队规模大到一定程度那事情就变了。通讯手段开始制约导演的调度能力,人员的响应速度会有延迟,即使是国家成建制的军队,换上戏服的时候,调度也需要真正的军官来协调。即使只是个阅兵镜头,一个师的人组织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后就会产生无数和古人有共鸣的细节。这些细节CG动画是不会有的。没有参与过大量人员行动的人甚至都不会有这些概念。

举个例子。《指环王3王者归》来的场面确实恢宏。不过跟真正的大军相比还是差太远了。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动了十二万五千人参与拍摄。而本片则是一个师。看起来都是漫山遍野的人,真人比CG好在哪里呢?辨识度。

▲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

真人拍摄,必须要求演员有辨识度。如果像黑门之战中这个镜头那样大家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兵器,没有旗帜没有军官,所有群众演员蚂蚁一样涌上去,那就意味着人群失去了组织,踩踏事故不可避免。即使是平地一样会发生踩踏事故。因为不可能所有人跑一样快慢。只要有人被落下或者摔倒。这时候强如莱戈拉斯和阿拉贡也会被踩死的。没被踩死也会被挤死。所以,《指环王》中一拉开到全景,英雄们的位置就玄学了。而下面这组镜头也是大全景,这样的大军就很有辨识度。

▲虽然看不清人,但是凭借土耳其的星月旗,这是赛里木巴沙在追赶锡南巴沙的大军。

▲这才是主力部队。一看就很有战斗力

▲虽然很远,但还能认出了山顶锡南巴沙的指挥营帐。

▲西日西蒙他哥的营帐。也是山上,绝无认错的可能

这才是军队。步骑炮辎重一应俱全,军阵排好后后方营帐有秩序地散落在山上,不单是兵种有区别,同兵种不同军团也有区别。禁卫耶尼切里和普通士兵也有区别。这既是现场调度的需要,也增加了电影的细节和看点。经得起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研究地看,欣赏地看。指环王就做不到。韩国新片《安市城》那廉价CG更做不到。

▲别说战斗场面了,真集合了一个师的人,就是躺地上扮死尸那也比CG要震撼

辨识度还体现在,不同兵种有自己行进的道路。这本身很好理解:骑兵肯定比步兵快,炮兵肯定最慢,而且得有马车,没马车的轻型炮那得有驮马。如果大家呼啦啦混在一起行军,这是打算踩死多少人呢?如果不排出合适的队形,几支纵队如何分进呢?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都没有体现“行军”中不同兵种走不同的道这个细节。但凡真的出动了大批人马的电影,都有这个细节。《大决战》有,《战争与和平》有,本片也有。

▲米哈伊率队从阵与阵之间的通道进出

▲如何用一个镜头体现现场环境。不能让工程部队的小伙子们白修水坝了呀

▲冲锋也好出击或者后退也罢,万不可冲乱自家阵脚

▲道路中间的好路留给速度最快的骑兵

▲锡南巴沙亲率卫队投入最后的冲击,过桥时部队让出通道

▲所有部队通过后合拢通道。这堵死了锡南巴沙逃命的道路,结果挤在桥上进退不得的锡南巴沙被米哈伊一斧头怼下河

▲我是攻方,我的道路是通畅的,你是溃逃方,你是被堵住的

▲看我天生神力!!

▲连帽子都掉了。锡南巴沙,等着赛里木巴沙救你吧

当然,本片不是没有细节上的瑕疵:和曾经的苏联电影中,坦克必是虎式,TD必是费迪南一样,该片基本上土耳其的步兵都是精锐的耶尼切里,如炮灰一般不要钱地往上涌。而且是个有头有脸的土耳其人就叫“巴沙”。“巴沙”这个职位可不仅仅是将军,它相当于“总督”。一个总督对着其他几个总督颐气指使,其他总督还敢怒不敢言,土耳其真有这么多总督?大将军维齐尔呢?本片导演虽然在正规军的帮助下对冷兵器阵型进行了还原,然而如何变阵,导演没有拍出来。对于冷兵器格斗,导演的理解也还缺一丁点。

▲《宋景诗》剧照

骑兵的战斗有正规军把关没问题,步兵持矛战斗和短兵战斗就缺乏细节看不下了。这一点反倒是《宋景诗》做得更好。虽然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导演对于火枪的理解也还差一点点。我基本没看到士兵手里有火绳。火绳枪装填的镜头也没有。和现代常见的错误理解一样,本片火炮一开火对面地上就一团火球。完全不照顾当时广泛使用的实心弹得面子。

没关系,这终究是一部好片子。不论我如何吹毛求疵,在21世纪的现代,恐怕再也拍不出这样恢宏的大片儿了。我们除了怀旧了。只能接受越来越夸张的CG动画和越来越离谱的古战设计。《勇敢的米哈伊》是一部神作,完全推荐大家观影。剩下的问题是:最强的古代中国军队会出现在哪国银幕上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