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对他们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而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截至2018年9月底,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85万例,死亡26.2万例,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其中异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即性传播是主要途径。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但,艾滋病毒和艾滋病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艾滋病患者主要是受到歧视、偏见和自己对病情感受到的焦虑、抑郁、压力、绝望、恐惧…..

1.歧视与偏见

“艾滋病会通过呼吸传播吗”“艾滋病会通过飞沫传染吗?”“艾滋病会通过接触传染吗?”“用艾滋病人用过的东西会被传染吗?”….这些问题背后不仅仅是对艾滋病的误解,更是对艾滋病人的恐惧,虽然我们都知道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性交和母婴三种主要途径传染的,

只要没有直接的血液接触和有无安全措施的性交,我们就可以很安全的跟艾滋病人一起生活和工作,但是很多人更愿意做的是“惧而远之”——“艾滋病患者虽然可以正常生活,但治愈率为零”,“我害怕,所以我歧视;我不懂,所以我害怕”,所以很多人的尊重和理解都压不了对艾滋病的恐惧,

而这样的恐惧、误解又会导致偏见和歧视:“实在不好意思!因为餐厅还有其他客人,要考虑其他客人的安全…”,“全国都提倡民众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但大部分公司是不会录用艾滋病感染者”,“儿子,不要跟你们班的某某同学玩,他有艾滋病的”....尤其是当艾滋病出现可视的症状时,例如皮疹、身形消瘦等,更容易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而歧视导致了艾滋病患者体验到了严重的社会耻辱感,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因此下降,从而加深了艾滋病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

虽然每年国家、政府机构、学校和医院都在宣传关于预防和了解艾滋病的知识,但仍治不了民众的“恐艾心理”,然而歧视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全世界中。

所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1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对世界如是说道:“在今天世界艾滋病日,我吁请你们同我一道响亮和清楚地谈论艾滋病问题。同我一道拆毁环绕着艾滋病的沉默、蔑视和歧视之墙。”


图片来源:临汾红丝带学校,全国唯一 一所专门收治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

2.消极心境

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体是脆弱的,免疫功能的丧失,让他们处于患上各种严重的疾病的高风险中,或让他们已经处于忍受患病的痛苦状态中,而长期受到疾病的煎熬也会让他们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的。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感染艾滋病毒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中,超过60%的人口患有某种类型的精神障碍,其中,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符合一种或多种精神或物质使用障碍的标准,多以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主。

而抑郁症和焦虑症主要来自于艾滋病患者在遭受社会的歧视的同时,还常常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绝望——“明明是治不好,为什么还要花家里那么多钱”(在中国,治疗HIV是免费的,但是自行选择的私人护理是昂贵的)“我什么时候会死去”“很痛苦,我还能活多久”“想过自杀”“病情还能控制住吗?”

尤其是常常会害怕因为艾滋病,自己变得一无是处,没有价值,被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抛弃、孤立、冷落,然而实际上,他们的确受到了一些抛弃、孤立、冷落,因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社会中的其他人多多少少都会对艾滋病人存在一些歧视、偏见或误解,而这些歧视、偏见或误解又会加深了艾滋病患者他们心中的孤独无助的消极体验,导致这些压力、绝望、自卑、担忧,加上病痛折的影响,使他们长期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如果他们走不出这心理种困境,长时间的消极心境则会进一步导致抑郁症的产生,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跟大多数严重的身体疾病一样,艾滋病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对自己病情的治疗和预期变得十分消极,并可能导致他们放弃了更好治疗的机会加深了病情,而且由于社会中的歧视则是加深了这种消极体验,打击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自信心和尊严,从而形成了艾滋病患者的消极心境。

所以一方面,在接受艾滋病治疗时,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也需要相应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大量的社会支持,减少歧视、偏见对艾滋病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尊重和理解对于一个艾滋病患者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想要和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的必要心理条件,他们需要的是生存和生活的希望。


References:

Kristen Fuller,World AIDS Day Through a 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

南京艾滋病人,生活还好吗?

医学界,不容易,她在基层艾滋病科工作14年了……

莫小云.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调查及个体化心理干预效果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袁志芳.浅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防治中的人文关怀[J].当代医学,2018,24(25):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