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政权的文臣武将都是宦官吗?

五代,是一个介于唐宋之际的分裂、战乱时期,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大都胸无大志,过着奢侈荒淫的糜烂生活。即使是一些割据小国之君也不例外,如楚国马氏、闽国王氏,还有前蜀王氏……都奢侈荒淫,而偏隅于岭南的南汉统治者刘氏也未能免俗。其实,南汉政权的建立,对南方形势的变化与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自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岩称帝建国,到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后主刘张被俘,南汉政权割据约五十五年。不过,如果自唐天佑二年(905年)刘隐正式担任岭南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割据则达到六十七年。

不过,对于南汉来讲,其政局最大的特色就是宦官。

我们知道,唐王朝之所以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与晚唐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有直接联系。于是,五代十国初期,各割据政权的君主对宦官问题都十分重视,大唐就是前车之鉴。南汉建立者刘岩也一样。不过,刘岩晚年时,对士人十分不信任,开始排挤他们,士人地位迅速下降,而宦官势力却逐渐增强。

实际上,南汉宦官势力不断增强,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

第一,隋唐时岭南之地较为落后,成为宦官来源的重要地之一。唐代的宦官就多源于岭南“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闽、岭最多。”据《新唐书?宦官传》载:有籍可考者十人,岭南一隅之地即占其三,且这三人皆是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如杨思易,曾多次率军征讨五岭,封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高力士,原为岭南豪族冯盎曾孙,幼年因家道衰落,与母麦氏失散后,不幸遭恶人阉割,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献入宫“每四方进奏,必先呈力士,小事便决之”,玄宗晚年“令高力士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封齐国公。仇士良,官至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封楚国公。

第二,刘岩晚年“重用”宦官。据《资治通鉴》载:“(刘岩)末年尤猜忌,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官,由是其国中宦者大盛。”在刘岩眼中,士人为子孙计,有私心,很难忠心为南汉的长久统治服务,而宦官无妻儿老小,可谓无牵无挂,可以辅佐皇帝。如闽南宦官林延遇,为人阴险多计,自幼侍奉闽惠宗,南汉立国后,闽太祖王审知为儿子王延均向南汉高祖求婚,刘岩最后让清远公主出嫁王延钧,王审知派林延遇在番禺设置官邸,作为两国联络处。刘岩“赐以大第,稟赐甚厚”,屡次向他请教闽国的事情,都被拒绝。林延遇曾私下对身边的人说:“去闽语闽,去越语越,处人宫禁,可如是乎?”刘岩听说之后,更加认为他是贤能之人,任命他为内常侍使,钧校诸司事。后来,闽惠宗被儿子刺杀,林延遇请求刘岩允许他前往吊丧,“素服向本国三日哭”(《林延遇传》)。不过,此时宦官数量还是很小的。据《资治通鉴》载:“先是,高祖虽宠任中官,其数裁才三百余,位不过掖庭诸局令垂而已。”

为此,司马光曾这样分析宦官,据《资治通鉴》载:“宦官用权,为国家患,其来久矣。盖以出入宫禁,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押,非如三公六卿,进见有时,可严惮也。其间复有性识很利,语言辩给,伺候颜色,承迎志趣,受命则无违件之患,使令则有称惬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虑患深远,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甘言卑辞之请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想有时而听。于是黝险刑赏之政,潜移于迎习而不自知,如饮醉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黝险刑赏之柄移而国家不危乱者,未之有也。”

中宗刘晟在位时期,宦官人数迅速增加。据《十国春秋》载:“先是,高祖虽宠任中官,其数裁才三百余,位不过掖庭诸局令垂而已。中宗时,益广至千余人,略增内常侍、渴者之称。”其次,宦官势力也不断加强。中宗更加疏远士人,残酷杀害宗室、大臣,宦官就充当帮凶,致使“宗室勋旧,诛戮殆尽,惟宦官林延遇等用事。”当时,南汉的开国元老们基本都去世了。贤相赵光裔在高祖刘岩大有十二年就去世,其子赵损继位不过年余;还有杨洞潜、李殷衡、王定保等也都去世了。刘晟刚继位又诛杀了一帮有实权、威望的元勋,致使朝中之人全都明哲保身。再次,宦官开始培植私人势力。中宗一朝,除了宦官干政,还有女侍。如乾和中,宫女卢琼仙与黄琼芝,俱为女侍中,“朝服冠带,参决政事”。宦官与女侍“勾结”,为了自身利益,结成同盟反对以士人为主的大臣们。这样一来,刘晟“不能任臣下,而独任其璧悻宦官、宫牌延遇、琼仙等”。

南汉宦官势力发展至顶峰,出现于后主刘鋹时期。当时刘鋹骄奢淫逸,更加疏远士人,致使朝政大全全部被宦官控制。

首先,宦官数量达到顶峰。虽然无史书明确记载南汉的宦官数量,不过我们也可从史书一些零星的记载加起来,人数一般在约为1至2万。要知道,唐宪宗、穆宗时期,是唐朝宦官人数最多的时候,人数也仅约为4600。且大唐疆域要比南汉的辽阔得多。据《资治通鉴》载:“(刘鋹时期)宦者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官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卒以此亡国。”据明人黄佐《广州人物传》载:“至鋹,渐至七千余,有为三师三公者,其上加内字,诸宫使不翅二百,女官亦有师傅令仆之号。目百官为门外人。群臣小过及进士状头,或释道有才略,可备问者,皆下蚕室,令得出入宫闹。亦有自宫以求进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又《十国春秋》载:“逮后主,信任宦者,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宫以求用者,亦有免死而宫者,由是奄人渐十倍于乾和时。”

其次,宦官开始担任官职。中宗时期,宦官担任“官职”也仅限于内朝,外朝官员还是由士人充任。至刘鋹时,宦官也开始在外朝担任官职,且官职还不小。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会伪汉所署知州,宦官邓存忠劫土人二万余众,攻围州城七十余日。”可见,宦官不仅可以担任一州刺史,还在军队中任职。据《宋史》载,后主十分依重大宦官龚澄枢:“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万华宫使、膘骑大将军,改上将军、左龙虎军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务皆决于澄枢。”据《十国春秋》载:宦官李托将收养两位美艳少女,最后进献刘鋹,分别被封为贵妃、美人,“一时并宠,宫中称极盛焉”。而李托,由于“进献”有功,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甘泉宫使兼六军观军容使,行内中尉,迁缥骑上将军、内太师,“政事皆访托而后行”。宦官进封太师之职,南汉是第一个。

刘鋹倚重宦官,除了“继承”父兄衣钵,还有就是后主自幼生活在宦官的周围,对宦官更加有依赖性。而宦官们利用历代南汉皇帝迷信的特点,巩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据《新五代史》载:(陈)延寿又引女巫樊胡子,自言玉皇降胡子身。跟于内殿设帐握,陈宝贝,胡子冠远游冠,衣紫霞据,坐帐中宣祸福,呼跟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于胡子,卢琼仙、龚澄枢等争附之。胡子乃为提言‘澄枢等皆上天使来辅太子,有罪不可问。’”又《十国春秋》载:“又有染山师、马娱之徒,出入宫掖,宫中妇人皆具冠带,以领外事。”

宦官独揽大权的后果就是,致使南汉士人集团离心,各寻出路,朝中几乎无人主持公正,政局更加混乱不堪。

大宝十四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北宋大军南进,刘鋹挑选十几艘船,准备逃亡入海,走时还不忘带上金银珠宝和女人。谁知,在他东西还没收拾好的时候,宦官与卫兵就早他一步坐船跑了,刘鋹逃跑无望只好投降,南汉灭亡。被押送至赵匡胤面前时,刘鋹为讨好宋太祖,亲手用珠子编结一个戏龙形状的马鞍,献给他作为见面礼。赵匡胤见后惊叹不已,说:“刘鋹如果能将这项技艺用在治国上,后汉怎么会灭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