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宇丨俄罗斯要在 2030 年后登月,“阿凡达”机器人将亮相

11 月 20 日,是国际空间站(ISS)开建 20 周年纪念日。20 年前,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Zarya)功能货舱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新时代的到来。

图丨国际空间站(来源:NASA)

在这个重要日子的纪念活动上,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叶夫根尼·米可林(Yevgeny Mikrin)却向外界公布:“俄罗斯宇航员将在 2030 年后执行首次登月任务,预计整个任务将持续 14 天。”

不仅是透露了消息,米可林还对登月计划的路线图进行了详细阐述,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在 2025 年之前,俄罗斯将完成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载人航天器测试和月球自动探测器探索活动;

第二步,在 2025 年至 2035 年间,会将测试活动延伸至月球表面,这一阶段将主要完成首次载人登月以及月球基地的早期设施安置;

第三步,即 2035 年以后,俄罗斯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整月球基地的建造上,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Dmitry Rogozin)此前还透露过,月球基地中会安排有远程操控的机器人,以配合登月宇航员的工作,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这个机器人很有可能被命名为“阿凡达”(Avatar)。

虽然消息传出之后,外界不乏司空见惯的“嘲笑”言论,认为俄罗斯的航天实力早已无法和前苏联时期相提并论,连维持航天大国的地位都做不到,登月更是水中月、镜中花。

Fedor 机器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俄罗斯航天的发展动态来说,其诸多项目还是紧紧围绕着登月活动而开展的,例如罗戈津此前承诺的 2028 年发射新款超重型火箭、东方航天发射场的二期工程已经展开、服务于俄罗斯载人登月计划的新一代“联邦号”飞船将于 2023 年首飞,甚至就连“阿凡达”也有了影子——一款名为 Fedor 的人形超级机器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

美国同行对“登月”的看法

11 月 14 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召开的月球探索分析小组 (LEAG) 会议上,NASA 前沿探测系统部门负责人 Jason Crusan 谈到了登月器的最佳设计方案,“单级、两级和三级的登陆方式各有利弊。单级的缺点就是航天器的质量将大于 50 吨,超出了太空发射系统(SLS)的能力。”

“两级方式将包括上升模块和降落模块,更为实际,但降落模块的质量仍然在 32 至 38 吨之间,还是略大。反而是三级的方式,再增加一个类似在轨推进舱的结构,可以为其它两级节省出载重和空间,预计每个舱段的质量将会下降到 12 到 15 吨,这样一来可以满足发射需求的火箭就变多了”Crusan 说到。

图丨洛马的单级登月器(来源:洛克希德·马丁)

当然,这些还仅局限于纸面的探讨,真正落实到工业界,或许还会有不一样的思路,毕竟在今年国际宇航大会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布的月球登陆器方案就是单级式,满载燃料后的全重高达 62 吨,借助“月球门廊”(Gateway)作为中转来执行登月任务。

不过,现在看来,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之下,NASA 中有人对于舍弃中转方式、尽早直奔月球的想法已经十分急迫。在 11 月 15 日召开的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用户咨询小组会议上,前宇航员 Eileen Collins 就对这一方案的时间表提出异议,“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当年土星五号每两个月就发射一次,而现在 SLS 竟然要每两年才发射一次,我们可以更快,2028 年就登上月球!”

甚至连阿波罗 11 号的“登月英雄”奥尔德林也认为应该直奔月球,“我非常反对‘Gateway’,为什么要在登月过程中设置一个中转站呢?这太荒谬了!”

显然,竞争刺激了大家的求胜欲,不管谁能率先重返月球,暗暗的较量早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