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图》力证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现在,地图导航是出门必不可少的。而在古代,绘制地图非常麻烦。尽管如此,中国古代还是出现不少绘制地图的大咖,为后人留下许多具有确切科学概念的地图。

继西晋裴秀、唐朝贾耽之后,元朝又出现了一位擅长制图的道士。他花十年时间绘制出较精确的中国地图,并将其刻在道观里。这幅被誉为“元明两朝地图祖本”的巨型地图,记载了多个世界之最,为我国及世界地理学事业奠定了不朽的基石……

少年学道 志存高远

江西鹰潭市西南有一座高山,名唤龙虎山;山上有一座道观上清宫。此宫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所建,元朝初年时香火极为旺盛,四方闻名。原来,宋末“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万里“西游”劝进止杀,成吉思汗感动纳谏之余,对道教格外重视。元朝建立后,世祖忽必烈任命张道陵的36世孙张宗演为天师,兼上清宫住持。天师传至其徒孙张留孙时,龙虎山出了一位博学多才、酷爱地理的道士朱思本。

龙虎山上清宫图(来源于网络)

朱思本江西临川人,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同乡。生于南宋没落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好学,喜读地理史记类书籍,常为司马迁周游天下写《史记》的事迹所感动,怀有游历各地的志趣。南宋灭亡后,朱家避难江南,朱思本在父亲带领下拜访张留孙,深受赏识。1286年,14岁的他在上清宫加入道教。此后,他潜心学道,同时研读朱子百家,渐渐声名鹊起。

1299年,朱思本奉张留孙命令,离开龙虎山前往大都(今北京市)。北上途中,他“登会稽,泛洞庭,纵游荆、襄,流览淮、泗”,眼界大开。由于没有可靠的地图指引,他只能随兴而游。到大都后,他核对地图,发现“前人所作,殊多乖谬”。于是,他决定利用游历的机会重新绘制精确的地图。

朱思本(网络图)

十年辛苦 精绘巨图

为了绘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朱思本在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面花了大量功夫。

准确地说,他带着目的的实地考察之旅是从1311年开始的:或奉皇帝之命到名山大川拜祖祭祀,或奔走于江淮各道观传达圣旨,或在各道观为皇家祈福……

工作之余,朱思本把“四字诀”融入实地考察中。“寻”,即亲自寻找当地的遗址、村落等;“讯”,即各当地村民询问风俗等;“考”,即实地考证各郡县的渊源、掌故等;“核”,即对前人作品如《禹迹图》所记的山川河流进行核实。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理论大都来自前人的智慧,地图绘制也不例外。深知此理的朱思本通过多个渠道收集古人的舆图著作,吸收前人的智慧精华。一方面,他用心阅读《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一统志》等书,还有委托朋友向中朝士夫(类似驻外使臣)借阅外国地理书籍;另一方面,通晓藏文的他充分利用藏族的地理资料进行研究。比如为了弄清黄河的起源及流程,他向帝师八里吉思处借来藏文版《河源志》,翻译成中文后,再联系实际进行核实。

朱思本翻译成中文的《河源志》。(网络图)

经过十年考察研究、辛苦创作,朱思本终于在1320年绘成了包括大元帝国及周边国家在内的巨型地图——《舆地图》。舆,原意指车的底座,后借代车辆。古人驾一种叫“记里鼓车”的舆去丈量世界,丈量结果用于绘制地图,所以古人把地图叫舆图或舆地图,把地理学叫舆地学。

诸多特色继承前法

《舆地图》共2卷,长、宽各7尺(元代时合约2.4米)。该图所绘区域东到大海,南到海南岛,西到黄河源头,北达长城以北。据考证,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把南海诸岛标绘为中国领土的地图,对现在的国际和平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图中绘有当时全国两京(北京和南京)十三省及府、州的分布、位置、区域等状况。

复原的《舆地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舆地图》具有诸多特色。其一,它沿袭并继承了传统“计里画方”的地图绘制方法。计里画方是指按比例绘格网的方法,即先在图上画方格,格的边长代表实地距离(里数),再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此法本是魏晋地理学家裴秀所创,唐朝中期名相贾耽重倡。朱思本再用此法,所绘《舆地图》比前人的地图更精确,图上山川、城镇标注数量也大大增加。计里画方法的使用从朱思本开始,元明两朝盛行,直到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用现代科学的“经纬度坐标法”代替为止。

其二,《舆地图》画工精细,创造性地用“凡例”来标识地图。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要素,直观且立体感强:黄河为黄色,湖泊、海洋用蓝色,山丘顶部用绿色、底部用棕色……由此,图中所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裕关的长城,如同一条巨龙。同时,在地图下部注有“图例”的雏形——凡例,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列出图中的地形符号。

其三,《舆地图》中有多项内容领先中国乃至世界。比如图中首次绘出星宿(xiù)海西南的一条小河,据现代科学家考证,此河名叫卡日曲,是黄河的源头之一。又如,图中创造性地把非洲大陆绘成一个向南延伸的三角形,比欧洲科学家早200多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此记录是一项“杰出成就”。

黄河的源头之一,已干涸的卡日曲河。(网络图)

总之,作为当时全国性的大型地图,《舆地图》的绘制是中国制图史的创举,其精确度超越前人,是当之无愧的明清地图的祖本。

后记

话说朱思本呕心沥血绘成《舆地图》后,便把更多精力放在道教管理上。因为他先后接任杭州玄妙观、玉隆万寿宫(今江西南昌市内)住持等职,并受命全权管理江南、荆襄等地的道教事务。元代虞集、许有三等文坛名流慕其在道教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诗词相赠,是为后话。

与此同时,考虑到《舆地图》太大不利于保存,他一面让人摹绘底本,一面让人将此图原样刻在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的墙壁上。此图的纸绘本受到元明科学家的重视,元代地理学家汪大渊编写《岛夷志略》时,借鉴此图,对南海海底的地质结构进行首次论述。而明朝航海图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则参考了《舆地图》和《岛夷志略》的相关内容。遗憾的是,历史变迁,风雨飘摇,原版《舆地图》失传,上清宫壁上的《舆地图》也荡然无存。

郑和航海图(局部,来源于网络)

《舆地图》诞生200年后,明代一位地理学家立志重绘天下舆图。他综合比较各种地图版本,发现《舆地图》是他所见最精确、最可靠的地图。从精确绘制和方便保存等角度出发,他以此图为蓝本,加以增刻、扩大,装订成我国最早的刻本综合地图集。

名家道士十年心血凝成的《舆地图》,终于以另一种形式得以流传。关于刻本综合地图集是如何绘制的,这其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请看下集《状元郎官场失意 十年修成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

【参考资料】

1、论文《罗洪先<广舆图>对朱思本<舆地图>的继承与发展》,作者周建平、叶新建等。

2、论文《朱思本及其<舆地图>》,《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3月刊。

3、论文《元朝度量衡概况》,南昌大学学报2012年。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