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被美军黑到憎恶的战斗机,为何到了东线就如鱼得水?

说起二战中美军最具个性的战斗机,P-39“飞蛇”无疑是代表之一。它十分流畅的造型,前三点式的起落架,全金属的机身,无疑象征着二战中美国陆军航空兵卓越的科技。然而,虽然“飞蛇”们在二战中生产了9500多架,可美苏两国飞行员对其的评价可却是冰火两重天。这是怎么回事?

▲1938年4月6日,设计完毕的P-39截击机原型——XP-39在装配了机械增压发动机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赖特试飞场展示的照片。而这也意味着“蛇”将起飞。

飞蛇在经过了一系列技术测试以后,在1939-1941年期间收到了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的订单。然而这款全新的战斗机经过了一系列的实战后,却并没有受到多少飞行员的好评。事实证明,原先装配有4挺.50(12.7毫米)航空机枪外加一门37毫米炮版本的“飞蛇”,在高空中展开机动时,完全就是飞行员的噩梦!美国飞行员甚至公开宣称飞蛇“太难操作”。另一方面,装配了防弹玻璃和部分强化装甲也使得“飞蛇”的灵活性降低了不少。

在欧洲战区,美英两国的飞行员一致认为,哪怕是P-40这种战机都要比在中高空费劲的飞蛇要好的多!太平洋战场上也一样。因为在西线和太平洋战场上,德日双方的飞行员都是从中高空区域爆发空战的。飞蛇在上升至12000米左右的高度时,甚至会出现失速坠落的现象!这种意外显然也是美国人所无法承受的起的。

▲无论是在西欧战区还是在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上,装配12.7毫米机枪,机动性更为灵活的P-40更受盟国飞行员的欢迎。

▲对于“飞蛇”在西欧的行动中有无被德国空军缴获并做军事研究,西方模型爱好者们近年来一直在争论不休,始终也没能得出个确切答案。

可当这些被美军认为是“飞行罐头”的P39被送交给苏联时,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的苏联空军却又成功地打脸了美英两国对其评价,将飞蛇用到了极致。

相比西线的高空作战,东线德苏双方的航空兵较量主要集中在低空,飞蛇完备的通讯设施,全金属构造以及强化后的装甲,无疑是吸引苏联飞行员眼球的重要原因。飞蛇的那门笨重的37毫米机炮在面对德国战斗机的迎头攻击时,甚至可以毫不慌乱地将后者打成一团火球。根本无惧于109或是190的20毫米机关炮!

▲P-39历史上击坠数最多的王牌也是苏军飞行员,格里高利·列奇卡洛夫。他本人的56次击坠战果中有44架是驾驶P-39所取得的,从中更能看出苏军飞行员对于P-39战斗机的偏爱。

▲被誉为“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的苏联第二号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也极力推荐P-39这款重甲,火力猛的战斗机。而他本人在二战中也取得了59架击坠的个人战果。

因此,战区需要决定了一款武器,一款兵器的最终命运。P-39战斗机虽然没能实现击败日本陆航与海航的夙愿,但却在异国他乡处,伴随苏联红军的红星一同翱翔在东线的战场上。并最终为红军的胜利起到了作用,也使得苏联空军得到了新的成长。

甚至有人因此还开玩笑的说“美国人指望给一堆不好使的玩意让苏联人出丑,结果却是成就了红军的又一风采”。

▲将斯图卡送回地面的苏联“飞蛇”

▲现存于俄罗斯航空博物馆内的P-39Q/N系列的飞蛇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