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与他的“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

本以为杨永信与他的所谓的“电击疗法”在前几年的声讨中已经消失了,但是没有想到,随着最近微博上的一个热搜“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出现,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从微博里面的视频可以听到孩子在“十三室”叫的撕心裂肺,而这个临沂网戒中心13号室就是杨永信的“魔窟”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还没有被证实的信息,所以让我们从2009年央视记者柴静与杨永信对话的栏目《网瘾之戒》说起,从报道中,可以了解到,杨永信所使用的“疗法”就是是将不良行为(例如网瘾)和电刺激(电击产生的强烈痛苦)联系起来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也被他们称为“电刺激厌恶疗法”,从行为主义的理论来说,经过这样的“疗法”之后,当你想起上网或者网瘾发作时,就会从身体本能上记起曾经受到的痛苦,从而让你远离和厌恶上网。然而杨永信使用的方法却没有多少严谨性、科学性和医学专业性可言,所以只要孩子在接受电疗的时没有认可杨永信的思想就要被电,电到害怕,电到“诚心诚意”接受为止。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杨永信通过使用电击的方法引发个体情绪反应与行为产生联结,他把自己的网瘾治疗理念植入了孩子们的大脑中,让他们在那种被植入联结下做出“良好”的行为。

这就跟197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所执导的犯罪片《发条橙》里面的内容很相似,充满暴力倾向的少年阿历克斯在狱中自愿成为监狱里“厌恶疗法”试验品——观看大量的色情、暴力影片,还有令人发指的纳粹暴行影片,以达到对色情与暴力的条件反射,即把远离色情与暴力的观念通过观看大量的暴力作品与厌恶情绪联结在一起植入了他的大脑中,实验结束后,阿历克斯变成了一个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人。

而在很多国家中这种非人道的治疗方法在几十年就被禁止使用,即使要使用,也是用于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被柴静报道时的那一年,他们最常使用的那台电疗仪器甚至都是不合格、没有许可证的(2000年的时候已经停产)

所以在被央视报道出来之后,迫于舆论压力,他们把仪器换掉了(据视频里面说新的比旧的还要刺激),他们也把臭名远播的“电疗法”的名称改为看起来合法合规的“行为矫正疗法”,注意是只改名字,方法没有变,那个地方没有被关掉,而且也依然有那么孩子被不断送去“治疗”。


即使这样为什么还那么火?

因为杨永信的治疗从表面上的确改变了某些有重度网瘾或者暴力、偏激的孩子的行为(号称有96%的“治愈”率),这对于那些为了治疗孩子而“走投无路”的父母而言,这种直观、强力和快速的方法就是“良药”,于是父母把解决不了问题的内疚、痛苦和后悔转化为对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的迷信,而且这位“杨医生”可是曾获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一位“专家”,所以即使盲目求医,也不愿意看到孩子难以管教、沉迷网络,自己毁了一生。

所以,我觉得真正高明的是对父母和孩子的洗脑,尤其是对孩子的洗脑,更是有一整套的“套路”

  但是,理性地思考,这样治疗网瘾有效吗?

从那里出来的孩子在网上的表述来看,大部分谈论更多的是在里面受到的痛苦,因为痛苦”是接受治疗的孩子必定会表达出来的感受,有些孩子在治疗的初期甚至是把治疗过程体验到的感受形容为“电刑折磨”“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算了”,而且孩子还是被强制性、被骗到那里去,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青少年被自己最信任的父母带到 一个无法反抗的地方接受痛苦的电击和严格管理的“洗脑”,他她会怎样想?即使行为得到了良好控制,那个地方、那时候的记忆也会成为他们内心中的噩梦,但也不排除影响孩子为不再痛苦而内化认同了那种强迫性、诱导性、非科学性的价值观和治疗方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所以也有不少人在为杨永信“洗白”),所以这种“治疗”方法根本就是不应该存在的,讨论其的有效性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也是问题所在,当过于把焦点投向孩子的症状与杨永信式“疗法”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的想法强制性地加在孩子身上,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网络上瘾,为什么性格变得如此恶劣?没有思考过父母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对他造成影响,好像一切问题都是孩子的错,所以,把孩子推向杨永信那里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父母,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被送进里面去,学校和社会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十三号室也许是这个社会某些现状的产物。

总结

为什么我要引用这个对话栏目《网瘾之戒》视频内容?因为9年前,在中国最权威媒体之一的央视对话栏目《网瘾之戒》里已经把杨永信和他的“十三号室”揭露的很清楚了,也已经以客观、多方面的方法表达了杨永信的治疗是非人道、不正规、不科学的。他进行的是引诱性、洗脑性和强制性治疗,所谓的治好了,要么是孩子迫于害怕长时间待在那里承受痛苦而进行暂时的妥协、顺从,要么是因为长时间接受点击痛苦造成了感觉上的麻木或者精神恍惚,当然也有真正意义上的被治好的,但是在文明社会中,以这种非人道的、以这种肉体和精神痛苦为代价获得这种“杀鸡取卵”治疗,是不可能被认可。

这也是大部分网友都知道的一个事实,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事实却一直改变不了那个“现实”?杨永信与他的临沂网戒中心13号室为什么依然存在?——这背后的原因懂得自然懂。

其实到现在,网瘾依然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对网瘾本来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这个网络时代,大家沉浸于其中时,都会忽视这个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不会喜欢被谈论到这个问题,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对网瘾没有过正确的认识,在全民抨击杨永信的时候,对杨永信的鄙视也包含了对“网瘾”这个观念的鄙视,这也刚好让我们可以抛弃掉“网瘾”这个包袱随心所欲的玩手机上网。


文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