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到春季都会出现浮尘和扬沙天气,比这再恶劣一些的天气就是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了。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主要通过水平能见度区别,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是浮尘,水平能见度在10公里至1公里之间是扬沙,而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时便是沙尘暴了,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我们叫它强沙尘暴。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陆地和空中的交通运输安全,使在室外活动的人们感觉眼睛与呼吸系统不适,甚至会引起疾病。经历过沙尘暴的人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印象,走在大街上根本睁不开眼睛,沙粒打在脸上像一把把小刀子划过,空气里充满了尘土的味道,想说话,还没发出声音先灌了满嘴沙子,苦不堪言,出门不得不戴上口罩或用围巾堵住嘴巴,头发里也刮满了沙粒。而沙尘暴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在户外活动的人或动物的伤亡。那么,这些沙尘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国最大的两个沙尘暴来源地是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荒漠化程度非常严重,地表的沙尘物质非常丰富。说到荒漠化,我国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四种,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上面说到的两个地区就属于这种类型。所谓风蚀,就是大风经过干旱疏松的土壤时,将表地刮去了一层,这个长年累月的过程,形容为“刮地三尺”一点也不过分。风蚀荒漠化的最终后果是形成戈壁与沙漠,地面逐渐产生大片的流沙,极易被风带走。每年4-5月份,剧烈的大气环流活动可以产生8级以上大风,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就是春季经常出现的冷空气过境,这时的风速可以达到25米/秒。如此强大的风力,将沙尘、沙粒吹离地面,从遥远的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的戈壁、沙漠地区一直带到我们的身边,形成沙尘暴。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科学原理一点通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平台(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