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0万到1500万,隋末唐初百姓去哪了?和战争关系不大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朝代,从建立到灭亡总共只维持了23年时间。因此,后世许多历史资料就把隋朝和唐朝合称为隋唐时期,其中重点自然是唐朝了,隋朝只是作为大唐盛世的一个过渡和铺垫。不过,事实上隋朝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唐朝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站在了隋朝的“肩膀”上。


在古代看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人口数量是重要指标,那么隋朝有多少人口呢?根据《隋书》上的记载:“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这是官方资料上对隋朝人口的统计数字,不过大家都应该知道,人口统计只会算少了,不会算多了,所以考虑到那些世家大族中的浮客、歌姬、乐工、仆役、奴婢、佃农等都未被纳入统计中,因此可以推断隋朝的人口数量应该在5000万以上。现代学者依据多方面史料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隋朝人口最高峰应该出现在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人口数量约为5032万。

那么到了唐朝时期,中国有多少人口呢?根据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隋朝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年,全国约有八百余万户,而到了唐朝武德(唐高祖年号)年间,全国约有二百余万户,短短十几年时间少了六百万户。另外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测算,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人口数量约为1500余万,比隋朝大业五年的5000万人整整少了3500万人。那么问题来了,从隋朝到唐朝这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百姓都去哪了?

许多人认为隋末到唐初之所以人口锐减,主要原因是战争造成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在隋朝统一全国前,中国正经历了长达两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战乱不断,各个势力之间彼此厮杀。那么在隋朝建立前,全国有多少人口呢?据《周书·卷六》、《通典·食货七》、《北史·卷十一》、《隋书·卷二十九》等史料上的资料显示,在公元577年至580年,当时统治中原的北齐、北周、南朝陈这三个国家,人口数量分别约为2000.68万、900.96、240万(有学者认为南朝陈的实际人口达到了1500万,而不是官方史籍上记载的240万)。即便是用最保守的数字统计,这三个国家累计人口也超过了3000万。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战争虽然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也不至于造成数千万人锐减的情况。如果真要是因战争造成3500万人的损失,那该是怎样一副人间惨剧?

事实上,造成隋末唐初人口锐减的情况,不是因为战乱死了那么多人,而是唐朝初年行政效率低下,人口统计粗略。很多百姓不报户籍,也就可以因此逃税。当大量财富留在民间,使得民间经济活力大大提升,所以就有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不过,百姓大量逃税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国家没钱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朝皇帝将部分原本属于国家掌控的财政大权下放给官员们,让他们自负盈亏。官员们拥有了财政上的自主权,那就可以想着法子捞钱,结果自然造成吏治腐败情况的出现。更要命的是,从唐朝中期开始,许多封疆大吏由于掌握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所以就大量私募兵员。结果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终于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参考资料:《隋书·卷二十九》、《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周书·卷六》、《通典·食货七》、《北史·卷十一》、《中国人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