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欠他一个诺贝尔奖,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诞辰149年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吴毛毛)

【1869年10月2日】历史欠他一个诺贝尔奖,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圣雄甘地诞辰149年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于印度最西部的港口城市波尔班达。父亲是当时的土邦首相,母亲是他的第四任妻子,甘地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老幺。中学时代的甘地成绩平平,不善言辞。

1883年,14岁的甘地与同龄女孩卡斯图巴结婚了。甘地后来回忆说,自己在婚后马上对妻子产生了强烈的爱恋和占有欲,连在学校上课时都想着她,憧憬着和她见面。

(甘地和妻子卡斯图巴,1902年)

16岁那年,甘地遭遇了两场变故,一是父亲去世,二是他和妻子的第一个孩子早夭。两位亲人的逝去,给甘地带来不小打击。高中毕业后,大学还没有读完,甘地便辍学回家了。

1888年(19岁),有人建议甘地去伦敦学习法律,让他十分心动。但他刚有了第一个健康的孩子,家人极力反对他出国。那时,甘地的哥哥已是律师,对他大力支持,并提供资金帮助。甘地发誓留洋期间“三不沾”:不沾肉,不沾酒,不沾女人,最终带着家人的祝福,来到了伦敦大学学院。

(甘地与哥哥拉克斯米达斯)

在伦敦,甘地参加了演讲练习小组,逐渐克服了内向腼腆、不善言谈的问题。22岁时,甘地取得了律师资格,回到印度。但他的职业道路非常不顺,律师所很快就被关闭。1892年(23岁),他远赴南非,给一名商人当私人律师。

南非和印度同属英联邦,包括印度人在内的有色人种都受到严重歧视。甘地坚持坐一等座,被扔下火车,不被允许和白人一样在人行道上走路,种种不平等待遇令甘地对印度人在英联邦中的地位感到不满。

(甘地在南非)

1894年(25岁),甘地正准备返回印度时,南非纳塔尔省正计划通过新的种族歧视法案:有色人种将不得拥有投票权。

(纳塔尔印度人大会,后排左四为甘地)

这让甘地非常气愤,他取消了返乡行程,发动南非的印侨成立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为印侨争取平等权利。尽管歧视法案最终还是得以通过,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印度人。

1899年(30岁),英国在南非发动第二次布尔战争,甘地组织了纳塔尔印度人急救队,协助救治英军伤员。

(甘地与印度人急救队)

在南非期间,甘地还组织领导了多次印侨平权运动,他逐渐形成了非暴力抵抗的思想,讲演能力、政治才干和公关能力也日渐显现。

(1909年,甘地在南非)

1915年(46岁),在印度国家大会党(简称“国大党”)领军人物之一格卡尔的邀请下,在南非生活了21年的甘地返回印度。这时他已是国际知名的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家,他回到印度,脱下西装,剃光了满头浓发,换上了印度传统的半身白袍。

甘地最初主张在英国统治下为印度人争取更高地位。一战期间,甘地积极召集印度士兵为英国作战,交换条件是英国承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地位。但一战后,英国并未履行承诺,令甘地大为失望。

他在“非暴力”主张的基础上,加上了“不合作”,变成了印度独立的倡导者。他加入了国大党,并于1920年成为了党的领导人。

(甘地与纺织工人)

甘地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反对英国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如为反抗盐税举行徒步游行。为唤醒印度民族精神,他倡议回到印度传统的村社制,开展乡村建设运动,全面恢复手工纺织生产。在他建立的村社中,村民自给自足,人人平等,连甘地和妻子也要亲自打扫公共厕所。

(1942年的甘地)

甘地组织的大规模反抗运动,虽然被英国镇压,但印度人日渐高涨的民族情绪愈挫愈勇。

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呼声越来越高,维持英国统治的成本随之增加,而此时的英国受到战争重创,已无力支持在印度的财政和军事开支。

(1946年,甘地和尼赫鲁)

英国最终让步,于1947年2月派出最后一位印度总督蒙巴顿,并出台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布独立。

(支持甘地独立运动的蒋介石)

印度正式独立,使得甘地备受推崇。然而,印巴分治使得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暴乱冲突。甘地开始他的第14次绝食,告示大家直到停战之后他才会进食。

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新德里前往一个祈祷会途中,遭到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枪击死亡,享年79岁。

(甘地遇刺地)

在甘地的葬礼上,印度全国200多万人前来悼念,送行队伍长达五英里。首相尼赫鲁透过电台广播向全国发表谈话:“光芒已经离开我们,世界一片漆黑。”

尽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间获得过五次提名,但他始终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1999年,《时代》杂志评选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名是罗斯福总统,甘地列第三位,他是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

200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圣雄甘地的生日10月2日订立为国际非暴力日。

(甘地的葬礼)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122篇作品,营员“吴毛毛”的第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