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1973年,国家启动了第三条进藏通道的建设。继川藏线和青藏线通车以后,一条从云南通往西藏的滇藏线更加加强了中国对边疆的控制,也让大西南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

滇藏线要穿越横断山脉,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这一条通道上,有一段险峻至极的路,公路级别很低,无法在一般的地图上找到,甚至连属于自己的编号也没有。但就是这段路,才能够让人真正体验从横断山脉进入青藏高原的壮美和快乐。事实上,这条路也是连接滇藏之间最短的路径。

但为什么这里居然在正式的地理资料中毫无存在感呢?

茶马古道最险的一支

横断山脉的形成一直是中国人和中南半岛各国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现代地理形成史上的一件大事,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在两亿年前的一次碰撞,让原本夹在两者之间的沧海快速抬升,形成了青藏高原。同时,板块挤压所溢出的物质也被坚实的欧亚板块向西挤压,形成了中国山脉中非常罕见的南北向奇观。

这也就是横断山脉。

在山脉基本东西走向的中国

南北向的横断山脉确实相当特别

横断山脉内部山高水急,几乎没有什么平地,也就不适宜人类的大规模聚居。与其说这里是适合人类发展文明的地方,倒不如说这里是很典型的边疆性地标,无论从哪一条河谷或者哪一座山脉纵向切割,两边的文明形态都有可能截然不同。中国版图内能够拥有横断山脉的绝大部分分片,确实是国家历史和实力的最真实写照。

从四川曲折进至大理都还比较容易

从大理再向西穿越横断山脉就难了

这样的地理结构,在古代社会有可能成为流民和少数民族避难的场所。但在现代,则会成为阻碍这些地区和外界交流的巨大屏障。在中东部的丘陵地区常见的盘山公路在这里甚至都指望不上,横穿这些河流的时候人们都只能依靠栈道和溜索。仅仅是人通行在这些道路上也就算了,问题是物资的运输也需要大量使用这些低效的交通工具,而其动力系统基本上也只是脚夫的体力。

用脚丫子走这条路

想象一下这个感受

当中原开启大唐盛世时,西藏的地方政权吐蕃开始崛起,版图不断扩大,也把边疆推进到了和云南的交界处。吐蕃王朝和当时控制云南的南诏国由于唐朝的压力而相互团结,试图从商业贸易上找到更多的契合点。而云南的特产茶叶,正好是身处高原、饮食油腻的藏民所需要的产品。能和南诏国进行茶叶贸易,也有助于吐蕃王朝摆脱对唐朝的依赖。

在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趋于衰落之前

吐鲁番和南诏确实要抱团以求共同制衡大唐

从云南到西藏之间的贸易路线,就这样在吐蕃政权的支持下开始开辟了。滇藏茶马古道,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新中国全面铺设的滇藏公路,其实基础也就是这条路线。

另一条神奇的天路

脚夫、马匹和牦牛,就这样在云南和西藏之间开启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无论如何,这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沟通了云南、西藏和南亚的国家。如果把从成都出发的川藏线在林芝或者丽水转接入滇藏线,甚至能让四川的货物到达印度。在当时,这样跨度的南北物资调动还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然而即使是这条连接云南和西藏的天路线,也绝不是万能的。危险总是无处不在。

脚下地狱

眼中天堂

不算公路的公路

云南边境小城丙中洛,原本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地方。但由于扼守在从云南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上,这座小城似乎是由滇到藏最短通道上绕不开的必经之地。

通路之前

察隅县领导要绕极远的路才能到达丙中洛

这座小城位于横断山脉中鼎鼎大名的高黎贡山和横断山脉之间的峡谷深处,还是怒江沿岸的城镇,地理位置其实相当重要。在马帮走茶马古道的时代,这里就是马帮休整配货的要冲,有着沟通云南和西藏之间孔道的重要地位。

背着一大包瓷器和茶叶

走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上

快递小哥不易

然而那时候的马帮基本只能通过这里不成形的沿河谷小道通行进入西藏。上溯怒江到察瓦龙之后,马队还要翻越伯舒拉岭,才能到达山那一头的广阔西藏。这样一条简陋的通道,可想而知通行情况非常差,也就严重限制了这条通道的人、物运输能力。

感受一下

这里的路完全就是靠走出来的

从丙中洛至察瓦龙

距离不远,路却极其难修

在公路通达此处之前,这里的人们就过着桃花源一般与世隔绝的生活,对外界的变化几乎没有什么感知。由于外界的影响在这里微乎其微,外界各种轰轰烈烈的活动到了丙中洛基本就消停了下来。各种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在欧亚大陆各地都甚嚣尘上,在丙中洛却几乎是不存在的。这里的人们甚至可以以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谓是世界都难得一见的文明奇观了。

遥望幸福的一家人

但路最终还是要来的。

2000年,从丙中洛通往察瓦龙古道才开始被规划为公路进行修建。根据规划,这应该是丙察然公路的东端,属于219国道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山势太过险峻,最终也没有能够修成成规模的公路,在公路系统分级上甚至属于等外公路。

又窄又绕

可以说是很没有身份了

这一段路的直线距离其实也不过50多公里,即使算上在蜿蜒的河谷中造成的绕路,也不过是70多公里。然而就是这一段在平原地区随手就能修成的道路,居然花了整整9年才竣工,一直到2009年,这条路才彻底通车。

世界闻名的基建狂魔尚且如此,如果换成别的国家,恐怕这里的人民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家乡能够通公路了。

北上行至察瓦龙

平地已经越来越少

下一个目标是向西翻越伯舒拉岭

而从察瓦龙继续上溯,翻越伯舒拉岭之后,还要走19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察隅县城。这又是一段险途,车马完全不能相通。在公路出现以前,察隅县的领导要视察下属的察瓦龙乡,甚至需要绕道滇藏线和川藏线的其他通道,白白绕路数百公里。

这条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城的道路修建更晚,从2008年才开始。不过有了修建丙中洛到察瓦龙的经验,人们修起这条路来也更驾轻就熟一些,花了三年的时间,抢在2011年彻底完工。从那时候开始,客货车终于可以在这条只有一根车道的道路上行驶了。

中国人等待这一刻,等了上千年。

从群山到城市

由于地形险峻、路况奇差,丙察察公路成为了考验驾驶员技术和汽车可靠性的最佳试金石。但丙察察公路让人身在地狱,眼在天堂的反差感,还是吸引着无数人的到来。

对景观爱好者来说

身在地狱也值得

即使经过了后期的修整,丙察察公路也只有一条行车道,而且仍然保留了一部分道路情况比较差的路面,在路面评级系统中,也仅仅为四级公路标准,堪称道路魔鬼。想要在这上面观赏美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强者总是愿意接受挑战,即使对方是魔鬼也无所畏惧。


END

NO.696-谁是滇藏天路

作者:赵百灵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酸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