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不但没解决老问题,还出现了新问题

在明朝历代的皇帝中,论功绩卓著者,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之外,排在第二位当属明成祖朱棣。

朱棣一生建树很多,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明朝国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永乐盛世”。朱棣文武双全,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可以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将。


朱棣在位期间,蒙古人虽然早已被赶出中原,但蒙古各部还是经常进犯明朝边境,烧杀掳掠。为了稳定北方边境,并防止已经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重新统一,朱棣在1410年到1424年之间,五征漠北打击蒙古残余势力。

永乐七年(1409年),东蒙古的首领本雅失里汗处决了明朝使者,接着又在胪朐河之战中歼灭了明朝10万大军。朱棣听到消息后大为震怒。永乐八年(1410年)3月,朱棣率30万大军御驾亲征,并先后在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击溃了本雅失里汗和东蒙古太师阿鲁台(此人后面还要多次提到)的蒙古大军。

本雅失里汗被打败后,于1412年被人杀死。这一时期,蒙古瓦剌部开始崛起,对明朝边境产生威胁。永乐十二年(1414年)4月,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并在图拉河重创瓦剌军队。

瓦剌部遭受重创后,被已经表面臣服于明朝的阿鲁台吞并。阿鲁台趁机扩大势力,并停止了向明朝的进贡。永乐二十年(1422年)4月,朱棣第三次率军出征。阿鲁台不敢与明军正面交锋,所以只打了几场零星的小战斗后就携带人马向北逃窜。朱棣不想穷追不舍,于是决定在9月末班师回朝。

朱棣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御驾亲征分别发生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和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作战目标同样是针对阿鲁台。阿鲁台依然是不敢与明军直接交战,采取了迂回躲避的战术。但是即便如此,阿鲁台的军队实力仍受到很大消耗。这也直接导致了他最终被死灰复燃的蒙古瓦剌部所消灭。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12日,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御驾亲征后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于多伦北面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终年64岁。

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并全部取得胜利,充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但遗憾的是,明朝北部的边患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每次打击完一个蒙古势力后,另一个蒙古势力又开始崛起。直到朱棣去世时,北方的蒙古问题仍和他登基之初的情况几乎一样。

从客观上来说,朱棣五征漠北,消耗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但却没有取得长远的效益。此外,五征漠北不但没解决老问题,还出现了新问题。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朱棣决定改变明太祖时期的战略方针,放弃长城以北几个关键卫所。这就使得明朝彻底丧失了对塞外地区的控制,也间接导致了1449年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之变”中遭受惨败。

当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朱棣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只是五征漠北这件事,只能说是展现了朱棣的雄才大略和军事天赋,但对大明王朝而言,并没有带来多少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