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以前喝的是“假”咖啡?


说起咖啡,你会想到什么?

如果仅仅闪过“星巴克”三个字,那还只是徘徊在咖啡的”门口“。

上周六下午,在精品咖啡入门课上,朋友大J带来了一次咖啡知识扫盲。

全程我们都在惊叹“竟然是这样!”,才知道以前误解了咖啡。

起码,你没见过,咖啡豆原来是这样红色的果子吧?

如果你错过了活动,就不要错过下面的图文分享咯!


01

以前我是咖啡小白,速溶咖啡都没怎么碰。

原因非常简单,以前把咖啡跟可口可乐划等号,以为跟可口可乐是同一类的垃圾食品,哈哈。

记得我小时候,老爸为了熬夜写稿,会泡一杯咖啡,然后放一两块方糖,或者咖啡伴侣。

我应该尝过一两口,除了特别甜觉得没什么特别——“这不就跟可口可乐一样的高糖饮品吗?不是垃圾是什么?”

从那时候起,咖啡从我的饮食清单中清除。

本以为,咖啡跟我没有任何交集了。在这次活动中才知道,以前是我把咖啡模糊化、标签化、妖魔化了。

贫穷限制想象,无知限制精彩。

以前我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咖啡中快餐式的种类——速溶咖啡。

而在咖啡界中,速溶咖啡属于垃圾咖啡。

那是用品质较差的咖啡豆,再加人造奶精、糖包、果露、奶油调出来的化学品的味道。

——让嘴巴很喜欢,却会喝下大量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和垃圾咖啡划清界线的,正是“精品咖啡”。

这5年来,中国精品咖啡市场正从“小众”慢慢迈向“大众”。

而且,云南那边就有咖啡豆的产地,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突破10万吨。


02

“精品咖啡”一词是精品咖啡教母娥娜.努森女士在《茶与咖啡月刊》提出。这个概念的出炉时间并不长,是1974年而已。

后来,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将其定义为:

“慎选最适合的品种,栽种于最有助咖啡风味发展的海拔、气候与水土环境。

谨慎水洗与日晒加工,精选无瑕疵的最高级生豆,运输过程零失误,送到客户手中。

经过烘焙师高超手艺,引出最丰富的地域之味,再以公认的萃取标准,泡出美味的咖啡”

也就是说,精品咖啡从选种、加工、烘焙到萃取,每个环节都手法上等。如此,才能将一杯匠心之作的咖啡送到你的眼前。

它不是一杯普通饮品,而是几位工匠精神的制作者共同用心的结晶。

在口味上,与大宗商用豆调出的单调苦涩也不同。精品咖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酸香甘醇极为厚实。

在活动上,每个人都有练手的机会。

我发现,精品咖啡令人着迷的一点是,不同人手冲得到的味道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果,而是打开了很多种可能。

你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心情好,冲出来的咖啡的口味都不相同。

手一抖,注水的停留时间长一点,水温改变一点,口感也不一样。你会很期待,今天调出来的味道又是如何?

就像做实验的过程,假设是哪个环节可变,记下来等着下次调整,最后配出自己最喜欢的口感。

什么口味最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标准。

喝一口,能体验多层次的醇香——酸香、花香、苦香、焦糖香、上扬的鼻腔香气;咽下后,口齿还能回甘,微甜微甜的感觉。

慧眼选豆、妙手催香。

如果把精品咖啡比作美女,她不是第一眼美女,而是那种越看越耐看、越了解越有内涵的优雅女子。


03

不过,光是口味特别,精品咖啡怎么能让那么多人着迷?

因为,精品咖啡的慢食运动,是健康之道。

很多朋友听到精品咖啡,觉得好是好,要自己动手把豆磨成粉,实是煞费苦心呀。

做杯咖啡那么花时间,怎么不直接到店里买呢?

因为,去普通咖啡店,可能喝到的是快餐式咖啡,未必健康。

而精品咖啡,讲究现磨现泡,制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先闻豆子的干香,再闻冲泡后的湿香,再尝入口的醇香。

万般滋味,喝下的,无关糖的甜腻,而是大量的抗氧化物——绿原酸。绿原酸不讨好味蕾,却有助于人体抗氧化,有抗癌效果。

听着“抗氧化物”这个词,也许会感到抽象。你可以这么理解——

人吸入氧气,体内也会产生氧化的副产品——自由基。

自由基会肆意攻击健康细胞,尤其是细胞膜、细胞蛋白质、脂质,并破坏DNA,造成诸多病变加速老化。

更微观地讲,正常原子团的电子成双成对,遇到不当外力或毒物影响,这种成对的电子会被消灭一个,变成落单电子的不稳定自由基。

自由基的结构不稳定,会去抢夺细胞分子的电子,然后再去攻击正常原子团,造成更多自由基。恶性循环,则百病滋生。

所以,如果你想喝出健康,先拒绝化学咖啡或快餐咖啡,返璞归真找寻现磨现泡的咖啡,每天小酌一两杯。

自己在家做,除了享受,价格也很实惠!(具体看下图)

想想,挺佩服发现咖啡豆子能磨粉冲泡饮用的人,一定是很有趣的家伙。

就像第一个用茶叶泡水的人,探索精神极强,才开创了后面巨大的市场,给后世人们带来多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若非这次活动,这辈子估计不会和精品咖啡有什么缘分。

来了之后,发现自己原来的认知如井底之蛙,井口还很小。

跳出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咖啡的世界如此博大精深,超乎想象。

在植物分类学上,咖啡是茜草科家族的咖啡属,其下至少 有100多个咖啡物种。阿拉比卡种是精品咖啡的主力。

有趣的是,阿拉比卡豆之下还有2000到3000个品种!目前被深入研究并确认形态与习性者,还不到5%。

如果每天尝一样,都得去掉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了吧。

另外,咖啡的萃取手法也不少,什么手冲、法式滤压、虹吸、意式咖啡机等等,有的工具看着像艺术品。

整场活动,都在颠覆我以往的认知。

我们总会受限于自己知道的内容,常常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跳出这个怪圈,需要自我赋予“尝鲜”的勇气。

想起5年前,总以为自己不擅长分享。直到鼓起勇气站上讲台,才发现竟然如此享受。

不要给自己设限,才能突破认知与能力边界,不断地解锁新技能,发现原来“我也可以”。

一次精品咖啡入门课,打开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窗。

那天有这么多杯子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