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阿里的365天倒计时开始,马云仍有一份待完成的考卷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教师节的这天发了一封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揭开了阿里本周末引发全球关注的阿里传承计划谜底:一年后的阿里巴巴 20 周年之际,即 2019 年 9 月 10 日,马云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 CEO 张勇接任。

马云在公开信中表示,在担任 CEO 的 3 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实现连续 13 个季度持续健康高速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 CEO。

张勇花名逍遥子,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并在 2015 年接替陆兆禧出任 CEO。他同时是菜鸟网络董事长、阿里巴巴合伙的创始合伙人之一,以及蚂蚁金服投资委员会成员。此外,他也在关联公司高鑫零售和微博担任董事。2007 年,张勇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淘宝网 CFO,并在一年后兼任淘宝网 CEO 兼淘宝商城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淘宝商城迅速成长为阿里巴巴的重要业务,之后成为独立业务天猫。值得一提的是,他也领导创立了现象级的“双 11”线上购物狂欢节。

图丨阿里巴巴 CEO 张勇(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阿里巴巴使命传承的充分必要条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

在未真正公布之前,此次的传承计划无论是日期的选择还是“传承”二字,都耐人寻味。

首先是日期。9 月 10 日,既是教师节,也是马云 54 岁的生日,而阿里巴巴则是在 19 年的这一天创立的。在创始纪念日宣布离开这一消息,不难看出马云实际上已经计划已久。而马云也在今天的公开信中表示,这是他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 10 年的计划。

其次是“传承”。这二字同样成为市场关注重点:谁来承担这种传承?传承的究竟又是什么?马云真正离开阿里了吗?阿里未来的走向是否会因为此次传承发生巨变?这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如果真正离开,马云其实也为他自己创造了离开的土壤。在 2015 年的时候,马云曾经表示:“10 年前,我与我们的高层坐下来,问如果阿里巴巴没有了我会怎么样?我很骄傲阿里巴巴现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治理体系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允许我走开而不至于带来破坏。”光拿人才梯队建设这一点来看,马云其实就已经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在中国当今的企业家中,马云的人才培养能力数实属上乘,当年阿里巴巴的 HR 彭蕾,现在已经是阿里巴巴控股的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 的 CEO,当初陪着他一起创办阿里的十八罗汉,成长速度可谓惊人。如今都在各自领域撑起一片天,放眼中国的互联网商业世界,跟随其他几家公司老板创业的人,和十八罗汉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图丨早期阿里巴巴团队(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当然,最功不可没的是阿里巴巴创建的合伙人机制。这一机制被用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以制度和人、文化的完美结合,让公司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2010 年,阿里巴巴开始试行合伙人制度,从创始人文化向合伙人文化过渡。18 位创始人,也就是常说的“十八罗汉”,自然转变成合伙人。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逐渐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担任合伙人。阿里巴巴 201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创下当时 IPO 规模记录。成为一家公众公司,首先要解决的是组织架构,阿里巴巴顺势正式公布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的主要权力是提名董事会成员候选人,每个合伙人有一票,可以提名超过一半的董事。目前阿里共有 36 名合伙人,合伙人数字经常变化,可能会因为加入新的合伙人增加,或者已有合伙人退休、离开阿里巴巴而减少。

成为合伙人的基本条件要达到“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根据这套制度,除马云和蔡崇信两位永久合伙人外,其他合伙人在符合以下情形时失去合伙人资格:

· 达到 60 岁退休;

· 自己随时选择退休;

· 离开阿里巴巴工作;

· 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

· 被合伙人会议 50% 以上投票除名。

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在管理上采用 AB 股模式,他们持有的 B 类股投票权是普通 A 类股的 10 数倍,因此能通过占有较少的股份实现对董事会的控制。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相当于对董事会的监督,他们既不取代董事会管理企业,也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主要是推动实现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此次接棒马云的张勇,马云在公开信中将这位继承者称为合伙人机制下人材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留下来的一年,马云还需带着阿里安全着陆

此次公开信的发表,人们对阿里的后续关注无疑会将重点放在张勇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发言人此前曾否定了此前纽约时报的说法,称马云目前还是执行主席,不会马上退休,且会提供一个过渡计划,但这次的公开信其实并没有明确该过渡计划的细节以及马云在这一年中的角色和具体任务。

DT 君认为,如果继续留下,马云的一大任务是还需要带着阿里安全着陆,然后加油换手再飞。这就像对机长来说,他最大的心愿,不仅是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更重要的是要安全着陆。

中国的商业环境在这几年发生巨变,未来的变化还可能更为剧烈,政府和科技公司还在探寻控制的平衡点,例如去年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以及最近推出的游戏政策:政府已宣布计划对备受欢迎的视频游戏产业进行监管,包括限制新版本以解决对儿童视力和游戏成瘾的担忧。阿里电子支付上的对手——腾讯,这家科技巨头的在线游戏业务就在受到监管挤压的情况下,造成了利润和股价下跌。如此看来,这些处于长远考虑的限制措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内容驱动的科技公司。除此之外,金融环境的监管也仍在继续,从阿里分拆出去的的蚂蚁金融也是一个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在国内的电子商务主要竞争对手——京东最近也出了一点麻烦,整个公司正悬浮在不安全地带:刘强东上周因强奸指控在美国遭到短暂逮捕。虽然调查仍然活跃,但他被释放并返回中国。这其实也是一个变化,如今这个时代,公司创始人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放大,进而对公司产生影响,有的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马云在执掌阿里巴巴的时候以其智慧和坦率闻名,接班人张勇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多聚光灯下的考验。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还有一个需要“安全着陆”的地方则在于国外,尤其是美国。对于阿里来说,美国市场依然难以捉摸。例如,今年 1 月,蚂蚁金服未能收购美国公司 MoneyGram International,这个收购案历经长达一年的过程,但未能获得美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此事也被广泛视为美中紧张局势下变数之一。在其核心电子商务业务中,阿里巴巴也在试图破解美国在线零售市场,正面迎战亚马逊,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沒有让人振奋的进展。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面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国长期贸易紧张局势不确定性的影响。而阿里的出海梦将会受到这两者的影响,但仍有经济正嗷嗷待哺的一个区域在等着阿里,那就是东南亚。其实,自从从阿里辞职以来,马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环游世界、接待和访问全世界的贵宾,最近一次是在 8 月,马云在阿里巴巴绿树成荫的园区里接待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这是马哈蒂尔此次中国行的第一站。此前,马云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对媒体表示,“如果说中美贸易关系还会继续恶化下去,那么之前答应特朗普为美国创造 100 万个就业机会的承诺也将作废。”至此不难看出,当前的局势的改变很可能强化东南亚市场在阿里出海梦中的战略位置。

在今天的公开信中,马云说,要继续传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伟大的使命,但是当这一点照进阿里的出海梦,其实可以解读为让中国商人出海后没有难做的生意。随着阿里巴巴的进入,东南亚地区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日渐改善,中国商人的出海梦很有可能率先在东南亚实现。这几年,阿里巴巴在东南亚动作频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里巴巴收购了东南亚最大电商 Lazada 的控股股份,到了 2018 年 4 月,马云更是派出“18 罗汉”中的彭蕾——原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去接任Lazada CEO 一职。阿里巴巴突然派大将镇守东南亚,足以看出该市场的地位。

正如马云公开信结尾所说,“世界那么大,趁我还年轻”,世界那么大,阿里巴巴也才刚启程而已。

阿里正在脱离模式创新,进入技术创新?

阿里巴巴成立于 1999 年,该企业当时的定位是“中国中小企业贸易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推广”服务。受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在当时小有名气的阿里巴巴遇到了他们的第一个寒冬。

马云并没有就此放弃,于是他开始寻求新的方法。《福布斯》不久前就给出了一个新颖解读——“飞轮效应”让阿里持续高速发展。或许是受到了亚马逊的启发,阿里巴巴也开始将自己套入“飞轮”之中,以寻求一种能够长期持续盈利的企业发展方式。随着“飞轮”越转越大、越转越快,就可以越来越看清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

图丨阿里巴巴的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B2B 是阿里第一次崛起的号角。当时的阿里旗下有三个平台:以服务全球进出口商为主要业务的国际交易平台(www.alibaba.com);以服务国内贸易商为主要业务的中国交易平台(www.1688.com);以提供全球批发业务的交易平台(www.aliexpress.com (https://www.aliexpress.com/))。

这三大交易平台搭建起来一个来自超过 240 个国家和地区、7600 万注册用户的网上综合交易社区。而阿里巴巴的主要收入则是会员费用以及增值服务费。2006年至 2011 年里,付费会员数实现了较大的增长,由 21.9万增长至 76.5 万,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28% 以上。年收入则由 13.6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64.2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 36.4%。

虽然阿里巴巴当时致力于把会员为导向的收费模式转向与服务效果挂钩的收费模式,不过他们更在意的是将 B2B 业务整合成 B2B2C 业务。

2003 年淘宝网(www.taobao.com)成立,它可以说是中国 C2C 网络购物平台的鼻祖。淘宝网对普通消费者一直奉行免费平台服务政策,收入来源是依靠流量对应的展示广告以及淘宝直通车两项业务。可以说是阿里在成熟的模式上一次变形。马云把个人消费者引入到了阿里巴巴的用户群体之中,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业务增长。

2004 年,支付宝成立。这款软件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的电子货币交易平台,通过对应银行实现账户资金的转移。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支付宝内资金的转移是通过个人用户的账户和银行账户来完成的。商业银行在其中为支付宝提供基本资金转移、支付与结算。

对应上述的业务增长,一个高效且安全的支付手段将会让这个“飞轮”转得更快。不过这还不够,因为任何一项业务都有其提升的空间,只是在于人们是否能想到。

2005 年,阿里巴巴收购了中国雅虎,作为与美国雅虎公司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雅虎为阿里巴巴提供了资讯、电子邮箱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当时有很多人看不懂马云的这一手操作,认为在阿里巴巴的业务中,中国雅虎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难以找到自身的定位。

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雅虎带来的搜索技术、云技术等等,才让阿里巴巴后来的“飞轮”得以更快的旋转。

伴随着北京奥运会,天猫(事实上天猫最早没有独立域名,tmall.com 是在 2010 年时才启用的)正式成立。这是阿里巴巴的一项 B2C 业务,跟淘宝网虽然相似,然而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天猫的收费模式相较于淘宝网也比较简单,即“保证金+服务费”模式。保证金用于交易纠纷的赔付,根据地铺性质以及商标状态而不同。服务费包括技术服务费和实时划扣技术服务费。此外,天猫也有营销广告推广费用以及各种增值服务费用。

对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来说,拥有 B2B、B2C、C2C、支付,几乎包圆了所有的业务。不过对于马云的阿里巴巴来说,还远远不够。

2009 年,以建设专业的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发展目标的阿里云成立。这是一项面向客户需求,通过电子商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共享,提供专业电子商务的云计算业务。阿里云业务在 9 年前非常低调,也因此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一项“不知道要搞什么时才搞的业务”。

直至今天,阿里云可以通过整合集团资源,为集团各个子公司提供统一的开放性基础设施服务,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此外,阿里巴巴拥有亚洲最大的在线消费型数据库,但却一直深度的整理与分析,而阿里云刚好起到了挖掘用户数据的重要职能。

2010 年,一淘(www.etao.com)上线,业务定位为独立网上购物搜索引擎,核心功能为提供跨平台的横向比价服务。相当于是加强了原有 B2B2C 平台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开发了阿里巴巴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粘性。

其实说到这里就可以发现,阿里巴巴已经不再是最早成家时的模式创新了,而是不断地把技术赋能传统业务,再演变成新业务的技术创新模式。从飞轮的角度来讲,阿里巴巴在时间推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企业营业模式的剧变。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阿里巴巴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短期内难以为其业务带来新的赢利点,如量子物理、宇宙探秘,另一种则相反,短期内可以为其业务带来新的赢利点,比如人脸识别、自然语言理解。

配合前一种技术的探索,2017 年10 月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这是该企业设立的科研机构,致力于开发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达摩院的研究领域可能和DeepMind 有相似之处,采用一种方法导向的研究办法。即科研界普遍认为某领域可以造福人类或企业,那么就对某领域进行深度挖掘。

至于促进第二种技术的发展,阿里巴巴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投资并购。根据互联网公开的数据,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 45 笔投资,包括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

2018 年,阿里的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仍持续大力投资一系列新业务,以扩大自身生态系统。这些业务包括实体零售商店、云计算、数字媒体、外卖服务等,在新零售、全球化、技术等领域也会持续投入。

阿里的商业逻辑非常清晰,从成立至今一直在强化自己成熟的业务,让飞轮越转越快。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开始投入广义技术,即使达摩院大部分的研究在未来无法回报阿里,然而只要有一项研究能够让阿里收益,那回报极有可能是数百万倍。抛去达摩院的成本,这份回报仍然能为阿里带来巨额利益,当然还有为人类社会。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回到这个飞轮上,阿里巴巴还能赚更多钱吗?

事实上,阿里的优势远远大于劣势,这就是他们敢于发展的原因,也是达摩院的立足之本。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 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7 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将达 24.1 万亿元,增长 17.4%,2018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 28.4 万亿元,同比增长为 17.8%。其中,阿里坐拥了超过 60% 的交易规模,也就是 17 万亿。

即使是这个数字,阿里的技术创新仍很可能再创造一个这样的规模。这不是天方夜談,要知道云计算、无人车随随便便都有上千亿乃至万亿的市场规模,新零售则因为其便捷、流行、易部署等特点,拥有远超于传统零售模式的交易规模。再加上阿里将其数据科学融入至其金融业务,那么其未来的规模难以想象。

正如上文阿里飞轮效应的图片一样,最早的业务只占图片的一小部分。目前阿里已来到了扩展层和社会层之间,这个区域可是占据了椭圆的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