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相遇,撞出史上最惨烈爆炸

1917年12月6日约9点,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口,人群聚集,水面上一辆燃烧着熊熊大火的轮船正向着岸边漂移过来。火势异常猛烈,附近其它船上的喷水枪只是杯水车薪。9点5分,水面上亮起一道几乎要将眼睛晃瞎的白光,伴随着震天巨响,轮船爆炸,船体倾刻间被炸成无数碎片。

这是原子弹时代以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人为制造的爆炸事件。

轮船为何会燃烧爆炸,爆炸威力又为何如此巨大呢?事情要从哈利法克斯港口的地理说起。

大爆炸引起的火积云( 图片源自网络)

哈利法克斯港口形同一个水壶,港湾是一片开阔的水域,然而出口逐渐收窄,经过了一段细长的瓶颈,才能够进入大海。就像高速公路上多车道的车辆并行,最终却只能并入一条车道进入收费站。在瓶颈最窄的地方,两岸相距不过0.5千米。为了避免船只在此相撞,哈利法克斯港口有严格的航行规定,那就是在瓶颈处只能同时并行两艘轮船,且船只必须靠右行驶。

挪威籍运船伊莫号在6日早上离开哈利法克斯港。它此行的目的是前往纽约获取援救物资,以救助正处在一战中的比利时民众,经停哈利法克斯港只是补充燃料。由于已经比预定日程晚了一天,伊莫号急着赶路,离开港口时超出了限定的时速。

伊莫号本来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可是在来到瓶颈处时,遇上了一艘走错道的蒸汽船,两船正面相遇。伊莫号只好向左避让。没想到在行驶了一会儿以后又遇上一条拖船,不得不再一次向左避让。这两次避让之后,伊莫号进入了法国籍货船勃朗峰号的指定航线。

除了勃朗峰号的船员和极个别港口领航员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勃朗峰号上装载着大量的炸药。

今天的哈利法克斯港口地图,左上角港湾,右下角进入大西洋 (来源wikipedia)

勃朗峰号上面一共装载有2300吨三硝基苯酸,200吨TNT炸药,35吨高辛烷油料,以及10吨的硝棉,全部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按照规定,装载危险品的轮船必须悬挂警示标志,但此时正处一战期间,悬挂警示标志等于给敌军提供一个活靶子,因此并没有悬挂。

快要行驶到瓶颈处时,勃朗峰号发现了迎面驶来的伊莫号。勃朗峰号立即拉响汽笛,让伊莫号离开,然而彻底偏离原定航线的伊莫号已经被逼至离岸边很近的地方,再避让就要搁浅了。伊莫号遂以汽笛回应,不会避让。

两艘船都关闭了发动机,然而巨大的惯性却带着船身继续前进。为了避免相撞,最后时刻勃朗峰号的船长下令左满舵。眼看着两艘船的船头错开,船身即将擦肩而过,伊莫号的船长此时却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反转螺旋桨,向后倒退。

顺时针依次为:勃朗峰号、爆炸引起的火积云、事后搁浅的伊莫号 (图片源自网络)

即将相撞之时反转螺旋桨开始倒退,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决定,为什么在这里却变成致命的呢?答案就在于螺旋桨的不对称推力。

螺旋桨顺时针旋转,被击打的水流同样呈顺时针螺旋形向后扩散。如果水流触碰到了船壳,则会在船壳的两侧引起不对称的推力,使得船头向左舷偏转。前进模式中,船身几乎接触不到向后的水流,不对称推力不易显现,而在倒退模式中,水流直接碰撞船身,从而使不对称推力的效应达到最大。由于螺旋桨逆时针旋转,产生的推力也方向相反。

回到哈利法克斯港这边,原本勃朗峰号已经避开了伊莫号,但是由于伊莫号突然向后倒退,导致船头向右舷,也就是勃朗峰号一侧偏转,如同一根火柴划过了它的船身。

螺旋桨的不对称推力示意图,水流顺时针螺旋形向后。( 图片:wikipedia)

碰撞发生的时间是8点45分,两艘船的损伤程度并不严重,但是金属的刮擦触发火星,火星点燃了勃朗峰号上倾倒的三硝基苯酸。勃朗峰号上的船员们知道火灾意味着什么,他们马上弃船,划着救生艇向岸边逃去。一路上他们大声呼喊着,让岸上的人们赶快离开,然而他们喊的是法语,岸上的加拿大人听不懂。

就这样,火情在勃朗峰号上迅速蔓延。从碰撞到爆炸发生的20分钟内,它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满载着死亡与伤痛缓慢地飘向码头。

哈利法克斯港大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900吨TNT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夷平了800米内所有的建筑物,震碎了房屋的玻璃,玻璃碎片一直飞到80公里以外。爆炸一共造成大约2000人死亡,9000人受伤,其中包括200名被玻璃炸伤导致双目失明的伤者。爆炸造成经济损失3500万加币,相当于目前的5亿7000万加币。

从死伤人数、爆炸威力、摧毁半径、爆炸物的数量、以及经济损失五个因素来考虑,哈利法克斯港大爆炸都毫无争议地当选历史上最大的人为制造爆炸,直到1945年被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取代。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哈利法克斯市的居民仍然没有忘记这场大爆炸,建立博物馆、纪念碑,悼念事故中死去的人们,提醒后来人永远铭记这场惨烈的灾难。

被爆炸夷平的土地,对岸可见搁浅的伊莫号,照片摄于爆炸两天后。(图片:wikipedia)。

作者: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