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收购铃木中国股权,中国汽车产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9月4日,长安汽车官网发布《关于收购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50%股权的关联交易公告》称,长安汽车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消息发布之后,成为业内外热议的重磅话题。笔者以为,长安收购铃木中国股权的背后,表明无论是在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还是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又大踏步的迈进了一步。

消费者品质需求升级,奠定中国汽车工业向上基础。

回到1993年,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大众、标致之后的第三家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彼时的长安铃木凭借主打的小型车,迅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2009年长安铃木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5万辆。2010年、2011年继续突飞猛进,全年销量分别突破20万辆和22万辆。

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消费在不断升级。这种消费升级不仅表现在对SUV、“大”车的追求上,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等新一轮需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打经济型小车的长安铃木每况愈下。

如今,中国消费者正在不断散发出个性自信、时尚科技、对中国品牌认可的特征。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的需求更高:40%的受访者表示连接性至关重要,相比之下, 美国只有20%,德国只有18%。在中高端汽车消费方面,平均年龄只有35岁,比德国低25岁。可以说,中国消费者需求升级奠定着中国汽车产业未来根基。

跨国汽车竞争洗牌,推动汽车产业竞争结构升级。

不管是哪一种应对策略,当下汽车圈已形成高度共识,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微增长”常态,甚至有可能负增长的状态。这种常态意味着,每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总量平均会在2900万辆左右,如果乐观的话,有可能某一年会冲到3000万辆,但再往上走难度就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车企之间将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为增量而竞争,而是在一个存量市场,为各自的生存和发展而战。

在中国汽车品牌的向上冲击之下,对于众多跨国汽车企业而言,“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考验车企真正实力的时刻已经来临。正如业内分析所指出的,铃木中国股权被收购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对于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而言,都必须基于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大势,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发挥自身全部的动力,创造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中国汽车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而于中国汽车产业,这样的良性竞争显然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1元收购跨国汽车企业股权,体现着中国品牌企业的进步。

如果放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如果说有一家中国品牌能够收购全球车企的股权,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那近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与铃木合作多年的中方伙伴,长安汽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学习和坚持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进入了中国品牌的前列。于更深层次意义而言,这是一次中国品牌对跨国车企的超越。

而获得铃木中国股权后,对于长安汽车而言,也无疑堪称一次具备战略意义上的长远利好:从此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加速自身的新一轮转型。

2018年,长安汽车已经提出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拟推进“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为智能汽车的引领者;以“香格里拉计划”为牵引,加速长安新能源发展。在香格里拉计划方面,长安汽车成立了新能源科技公司,着力于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运营体系,明确了2020年进入行业第一梯队(35万辆)、2025年实现中国品牌数一数二(116万辆)的两步走策略。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开发,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并提出2020年前完成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

而在“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中,长安汽车全面发力,在现有的产业优势之上,将联手科技企业、互联网及供应商资源,打造软件数字化开放平台。按照计划,2020年前,长安汽车将建成L3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2025年,将建成L4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

不进则退,优胜劣汰,这是一条产业进化的铁律。在铃木遗憾告别中国的时刻,我们更应该看到背后积极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品牌发展壮大的见证。而产业各方如能在未来协同助力,帮助中国品牌做强做优,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