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儒的临终日记 世界上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古代劳动人民把候鸟来来往往、树木繁荣枯败、动物冬眠春醒等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物候学是研究周期性生物现象,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关注物候现象已有上千年历史。北魏科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讲,春夏之交,布谷鸟叫声好象“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意思是提醒农民要割麦子插秧苗。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物候的诗句,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意即芳草枯荣循环周期是一年。 虽然典籍或诗句中多有提到物候现象,但真正长期、准确记录它的著作,直到800年前才出现。这部世界上最早的物候实测专著,原来是理学大儒的临终日记…… 理学大儒的小情怀 浙江武义县东有一片群山,名唤明招山,曾是  南方文人心中的圣地。一条小溪绕山而流,溪边茂林掩映处,显出一简朴的庭院,名唤明招讲院。

闻名东南的明招讲院。(网络图)

南宋中期,明招讲院迎来了一位理学大儒,名叫吕祖谦。吕祖谦出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先世本是东莱(今山东境内)人。东莱吕氏是名振当时的家族,大宋一朝吕家共出了17位进士,5位宰相。吕祖谦从小研读古籍,博闻强识,26岁时考中进士,被授为左从政郎,主要从事古籍修订工作。自此,他全心钻研典籍,著书立说,渐成一代大儒,与张栻、朱熹并称“东南三贤”。

为加强理学之间的交流,统一思想,吕祖谦促成了著名的“鹅湖之会”(注1)。会上,作为主持人的他就唯心主义哲学理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与会者惊叹不已。鹅湖之会后,吕祖谦在文友陪同下游历明招山,并对山中风景赞不绝口,遂答应到明招讲堂讲学。

鹅湖之会。(网络图)

吕祖谦做官、著书、讲学之余,对各种物候现象产生兴趣。通过细心观察,他认为物候现象与时令有着必然的联系;但随着地势的不同,同一物候出现的时节也不尽相同。比如,山里的桃花一般比平原的开得迟些,这便是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理所在。

除了桃花开外,还有哪些自然现象与时令、地势有关呢?年轻的吕祖谦希望以后空闲之时,能详细观察、记录并研究这些现象。

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或许是天妒英才,厄运接踵而至。10年不到,父母双亲、两位妻子、一双儿女相继离开人间,自此,吕祖谦疾病缠身,连“鹅湖之会”、明招讲学都是带病而去,哪还有精力研究物候?

吕祖谦像。(网络图)

生命的最后20个月 常年病痛折磨,让他形销骨立;内心的痛苦,在脸上显露无遗。他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但还有许多事没做。

这时,想起年轻时记录并研究物候的愿望。他很清楚,研究物候是没办法了,记录还有可能;记下来,至少可以为历法官做参考。

吕祖谦所想的为历法官做参考,其实很有必要。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劳动人民将各种物候现象编成歌诀进行传咏,并根据物候变化安排生产,编成物候历。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原始历法,物候历最大的缺点就是口口相传,未形成理论。因此,各朝编写历法时,历法官没将物候历写进历法。吕祖谦想的就是把物候现象观察并记录,再参照物候历进行修订,形成理论,以供历法官选用。

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愿,右腿几乎风瘫的吕祖谦,在金华老家用心观察并记录着各种物候现象。

阳春三月,他拄着拐杖,在桃林中仔细观察,然后回屋记下“惊蛰三日,鸤鸠晴和桃杏盛开”的语句,他终于知道了,桃花盛开是金华地区惊蛰到来的标志。

桃花盛开是浙江金华地区惊蛰到来的标志。(网络图)

炎炎夏日,他常常独自静坐果园,一坐就是半天,只为记下李树等植物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金秋时节,他带着纸和笔,住进农家,向老猎人和老农们打听秋虫鸣叫的时间,有时甚至与他们一起,悄悄钻进草丛里听虫子鸣叫;

严冬之际,他每天蹒跚步行十余里,只为去富户的大花园里,观察腊梅花开花落的情景;

……

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吕祖谦往返于房子和野外,用心观察着,仔细记录着。

次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一部凝聚着吕祖谦临终心血的日记体典籍《庚子?辛丑日记》终于完成。从头年正月初一到初稿完成,前后共588天近20个月。此书除了记录金华地区杏树、桃树、海棠、菊花等20多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和具体状态外,还详细记录了首次听到春禽或秋虫鸣叫的情况。

次日(西历9月9日),一代理学大儒吕祖谦因病逝世,享年45岁,研究物候成了他永远的遗憾。族人将他葬于明招山。随葬典籍中,有一部就是《庚子?辛丑日记》初稿。

重放光芒的物候实录 吕祖谦逝世后,其临终绝笔《庚子?辛丑日记》受到世人认可。理学家、文学家朱熹为其写跋时称,吕祖谦病中记物候日记,无一日间断,“至于气候之暄凉,草木之荣悴,亦必谨焉。”吕氏弟子整理吕祖谦的遗作时,将此日记收入作品集《东莱集》中。

《东莱集》,后亦名《东莱博议》。(网络图)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首部物候实测记录专著,《庚子?辛丑日记》对后世的草木学、地理学等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天工开物》等典籍引用过《庚子?辛丑日记》的内容,《四库全书》则全文收录了其书。

然而,鉴于物候研究在古代是比较冷僻的科学等原因,宋朝之后《庚子?辛丑日记》并未大量流传,它只是附在吕祖谦的其它哲学或理学著作中得以保存。

金子总是要发光的。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认真记录各种物候现象并创立现代物候学时,对《庚子?辛丑日记》颇为推崇,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此书对现代物候学的影响。在竺可桢的身体力行和号召下,不但物候学在农业服务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庚子?辛丑日记》也得到科学界的关注。

开创现代物候学的科学家竺可桢(网络图)

某种意义上讲,现场物候学的创立和发展,圆了吕祖谦研究物候现象的愿望。这位理学大儒的临终绝笔,终在科学的向前发展中再显光芒。

————————————————————————

【备注】 注1:鹅湖之会,1175年6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邀请两人及其学派到江西信丰鹅湖寺,就客观唯心主义与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进行辩论,是为鹅湖之会。此会在我国思想史颇负盛名。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桃花的物候意义》,作者渠红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 论文《大家小书:天道与人文》,作者竺可桢。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