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存在感很低的隆裕太后,对中国版图贡献却非常巨大

在清朝历史上,出现过两位非常著名的女性,一位是清初的孝庄太后,另一位是清末的慈禧太后。大部分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对这两人有所耳闻。不过,清朝还有一位女性虽然名气远不如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但她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却非常巨大。她就是清朝的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的姓氏就是叶赫那拉,那么隆裕太后和慈禧太后同姓,两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是侄女和姑妈的关系。隆裕太后的父亲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二弟。自从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去世后,娘家人就成了慈禧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所以她对自己的娘家人特别关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钦点自己的侄女静芬嫁给光绪皇帝。对慈禧而言,这样的安排显然非常符合她的期待。不过对光绪帝来说,这位慈禧钦点的皇后却让他很不满意。所以,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

隆裕皇后姿色普通,平日里又不苟言笑,所以很不招光绪帝的待见,两人大婚后没多久,关系就变得形同陌路。在做皇后近二十年时间里,隆裕的存在感很低,一方面是光绪帝对她爱理不理,另一方面是后宫中的大小事务,都由慈禧太后拍板决定,所以隆裕这个中宫之主的位置就形同虚设。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慈禧在临终前,指定大清皇位由醇亲王载沣之子,时年未满三周岁的溥仪来继承,即宣统皇帝。按照惯例,隆裕从皇后变成了太后。

宣统皇帝即位后,隆裕太后效仿她的姑妈,开始垂帘听政。同时,宣统帝的生父醇亲王载沣担任摄政王之职。两人共同辅佐幼主打理大清江山。不过,无论是隆裕太后,还是载沣,两人在治国理政上的才能都非常有限。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清朝在他们的治理下更进一步衰落了。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随着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多次召见满清宗室王公一起商议对策,大部分宗室王公都主张要和南方的革命党人拼个鱼死网破,但却拿不出什么具体办法。这就使得原本优柔寡断的隆裕太后更加六神无主了。

最后,在袁世凯等人的游说下,隆裕太后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清朝灭亡。

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非常高,但却往往忽略了隆裕太后决定和平让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清帝逊位诏书》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那就是:“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清朝所辖的全部领土和人民,都交付于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终结之时,国家都会出现一段长短不一的四分五裂时期,唯独清朝结束时,中国版图基本保持了原样。隆裕太后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1913年,隆裕太后病逝。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三日。各国驻京使馆也都下半旗致哀。隆裕太后的灵堂摆在故宫太和殿,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民国政府为前朝的太后举行如此隆重的国葬,这也是对隆裕太后生前贡献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