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贤王”赵德芳顺利即位,他还会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吗?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录”(此事比较可信,但是缺乏相关正史的记载。)了太祖驾崩当晚发生的一件左右宋朝历史的“小事”——本来在得知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宋皇后派太监王继恩即刻去请十七岁的赵德芳(就是演义中的八贤王)入宫,真实的意图自然就是让这个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小伙子继承皇位。但是王继恩直接去了晋王府,把开封府尹皇弟赵光义请入宫中,所以,宋朝的第二任皇帝便是赵光义了。

赵光义即位之后也不能说完全继承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毕竟中原地区的统一,是在他执政期间完成的,并且他曾经多次北伐,即便是他不但没有取得多大的胜利,反而造成了宋朝军队“谈辽色变”的尴尬处境。但是也不能一笔抹杀他的历史功绩——在与契丹的对抗中,他也认清了宋与辽在军事上的差距,由此才正式确立了放弃大规模主动进攻,以加强防御为主的军事策略。此前此后的战争,都证明防御为主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抉择,毕竟宋朝缺少养马地,只能以步兵作战为主。

如果赵德芳在开宝九年十月十日夜顺利即位,国史君(国史通论)也仍然相信,他会坚持重文轻武的政策。首先,这个策略是太祖制定的,已经成为祖宗之法,除非有坚定的、确定胜利的改革方案,它就是不可动摇的。

其次,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历来都是太祖以武定天下,太宗以文坐江山。如果一个朝代已经完成了中国的基本统一,并且政权已经基本稳定,第二任皇帝依然不给黎民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就会有亡国的危险,秦与隋都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五代的战乱正是因为地方割据势力太大,武将的权力太大,太祖赵匡胤正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况发生,才用“杯酒释兵权”巧妙地解除武将的兵权。如果赵德芳即位之后再把权力放出去,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另外,宋史中对赵德芳的记载非常少,我们几乎无从得知他的性格,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网,他在军队中也没有多少威望。所以,即便是他顺利即位,要重用的肯定是对自己威胁最小,对太祖最为忠诚的文臣派,由此,他继续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