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体育走进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课教学面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愉悦学生身心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具备强健的体魄,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体条件,适应紧张而繁重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学校体育作为学科教育的一种,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目前高校体育改革,尚存在方向不明,定位不准的问题,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徘徊,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化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忽略了健身方法的传授和体育能力、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只有充分体现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的特点,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挖掘,加强健身方法的传授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才培养也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及时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实施和创新课程体系,努力提高高校体育师资素质。但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设置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过于单一、陈旧状态,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全面性;体育教学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注入式”教学现象非常普遍,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的科学性不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传授,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道德情操熏陶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等长远效应;有的院校过分重视体育教学成绩、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得奖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忽视了学生心理、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馆设施缺乏,教学条件受到严重制约,不能适应体育教育的需要等等。这些都严重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

2、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2.1、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定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必将引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巨大的变化,许多人开始从物质上的追求转为精神上的追求更多一些。高校体育应承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的责任,来指导和规范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使得学校体育表现出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趋势。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性,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学习注重理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并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的技能的提高为其娱乐交往服务,使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追求体育文化的要求服务,使健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锻炼、自主评价服务,使身体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服务,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

高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精神,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建立为增进学生现实与未来健康而教的“求知创新”、“勇于拼搏”、“适应社会”、“终身体育”和“健康身心”的体育教学思想,把体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紧密相连。高校体育从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向健身、娱乐和终身为中心转移,从而实现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教育与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认识到体育是人们一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终身体育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使体育逐渐生活化。生活化体育思想的提出,就意味着体育教育效果周期的延长,学校体育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发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将让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毕业后其家庭生活、业余生活等重要内容,鼓励他们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2.2、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而当前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许多教师还不注意思想的更新,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很多体育课上不是学生主动上,而是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不能在体育课上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健康。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教师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宽,教学效果就越好。

从目前情况看,体育教师技术型多,技术理论型少,高校在体育教师的能力培养工作,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使教师进一步深造或脱产培训进修外,还要搞好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自学创造能力、科研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前沿的体育科研成果,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发挥体育教育在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教育中的优势。

2.3、增加高校体育单项社团的开办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所谓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为了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高校体育应确立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体育为指导,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走向,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就目前高校的现状看,许多学校还是比较“赞成”成立单项体育社团,这样是学生能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运动项目,也能够较好地做到“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目前高校体育课时是有限的,重视和改变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单项社团”模式注重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参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娱乐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因此,“单项社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创造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较好的解决主动体育与被动体育的关系问题,是未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向和趋势,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最有效途径,它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多种目的。

体育单项社团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学生身体锻炼多样化的需求。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社团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学生体育社团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活动,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2.4、完善和开放高校体育配套设施

高校体育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开展,而器材设施建设是否科学合理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学创造条件,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实效性大,形成多样化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及配套改善,离不开体育经费的投入。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不但促进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而且促进学生体育行为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积极地诱导与保证作用。

2.5、教学设置生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等学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沿用竞技运动教材体系,采用培养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模式来给学生上体育课,由于过分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标准过高,被相当一部分同学视为“负担”,从而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高校学生运动基础水平普遍较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应多选择同学们喜欢的、难度较低的、能够满足他们健身、娱乐需求的集体性项目,例如,低网排球、软式排球、低栏篮球、三人篮球、小场足球、球类游戏、健身走等项目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改造而来。

高校体育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就要注重健身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体育教学虽然更多的是考虑到对学生终生健身的作用,但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贯彻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变过去以传授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以传授健身知识和方法为主的教学思路上发展。高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和深化,跆拳道、拓展运动、高尔夫、瑜珈、旱冰、台球、桥牌、舞龙和棋类等运动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这些运动许多是非奥运会项目,但它们都具有许多新时代气息,而这些运动项目相比过去教学内容的“三大球”、田径、体操等更能吸学生兴趣,逐步也成为了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3、结论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已经不适应体育教育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应改革。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娱乐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社团”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社团;此外,促进师资流动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可行性途径。

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正面临着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教育”的转变要顺利地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掌握尽可能多自己喜欢的健身方法,使其建立“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受学校体育场馆条件和体育经费投入状况的约束,加快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总之,高校更应充分认识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紧迫性,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方向;倡导“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终身教育”。在学生当中贯穿健康、娱乐、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理出正确的改革思路。使高校体育将向现代化、生活化、全面化、自主化、终身化、开放化和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25-227.

[2]周斌.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之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231-232.

[3]胡宝华,陆海荣.从新兴运动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J].运动2010,(3):114/122.

[4]徐晻.大学体育教学之改革之思考[J].科教文汇,2009,(7):202.

[5]罗西昌,杨宏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83-85.

[6]堵航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7):191/200.

[7]王余,刘雨,李占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J].青年文学家,2010,(7):101.

[8]陈春虎,张海霞.体育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运动,2009,(9):131-133/63.

[9]谢向阳,刘江南,孙洪涛.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3,10(5):72-74.

[10]龚英翔.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内江科技,2006,27(2):85.

[11]龙慧祯.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2007,(10):120.

[12]李晓琴.“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0,(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