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真的是现代足球的祖先吗?

汉代广为流传一种名为“蹴鞠”的游戏,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踢球”。古代中国科技与社会的成熟程度不容小觑,很多东西都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定居社会、城市与社会阶层兴起,提供了适当的发展背景,使随兴的游戏得以经过规范,形成遵守既定规则的竞赛,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比别人都早。

一九二零至三零年代,早期民族历史学者尝试撰写中国运动史的时候,也将这些史实套用到了足球上。有些以黄帝发明蹴鞠的故事立论,把足球的起源归功于公元前三千年前黄帝的政绩与运动贡献。但这类说法只是设法为神话加上历史根基,能用来佐证的只有公元前二世纪进入汉朝以前先人记载的传说故事。蹴鞠虽然在战国时代(公元前三到四世纪)已有流传,不过最有可能是在汉代才首度定型成有章法的运动。

蹴鞠踢的是一颗针缝的皮球,填塞兽毛或羽毛,但也有文献记载会填塞麻叶。双方人马在做了记号的场地内竞赛,两侧都有球门。用手持球和大力擒抱似乎都不犯规,但踢是最主要的推进方式。有的文献记载球门呈月亮或新月状,有的则描述是在两根竹竿间的空隙挂上丝幛。皇公贵族显然十分盛行蹴鞠,相传汉武帝不只爱好蹴鞠,更是个中好手。但蹴鞠的大本营最有可能是在军中,既能用于操练也能供作消遣;据传,骑兵长途骑马归来,可借由踢球防止腿麻。

直到唐代(618-907)与宋代(960-1279),这种球赛依然流传,但形式有所改变。制球方式也变了,改采更先进的技术,制作出比较不结实的空心球,比较容易控球,但是不适合激烈争抢。也许新球只有富人有办法取得,这也能够解释民间风行的“白打”和宫中盛行的“筑球”,这两种玩法为什么有不同的名称和规则。

白打比较接近汉代原始版本的蹴鞠。筑球的细则虽然无从考据,但肢体接触和直接碰撞似乎都消失了,改采用一种强调风格的形式。两道球门合而为一,球先在其中一队的球员之间互传,直到其中一名指定的球员接到球,只有他可以起脚射门。不论有没有得分,只要进攻方射门后没让球落地,就保有球权,可以再度尝试射门。要是球落地了,进攻球权就要交给对手。这种球赛一定十分普及,才会出现在中国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里。小说里的反派主角宦官高俅,凭着精妙的蹴鞠技术在宫中挣得高位。但蹴鞠并未因唐宋时代的庇荫而流传至后世。唐宋衰亡,明朝(1368-1644)继起,蹴鞠也随之消失。

这种球赛与我国许多发明一样,似乎也循着帝国扩张的轨迹和海陆长途贸易路网,从中土向外辐散,传播开来。例如在马来半岛,就有一种混合足球与排球的运动,名为Sepak Raga,用的是质轻的藤球。近年来经过现代化后,正式定名为藤球(Sepak Takraw)—名称由马来语的“踢”与泰语的“球”结合而成,但发源至少有四百年历史,源自中国的同类运动。

日本自平安时代起也有“蹴鞠”(けまり,音kemari)。虽然日本的民族历史学者坚称源于本土,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但最早的相关文献见于十二世纪以后。这种球戏形式显然与宋朝宫廷版本的蹴鞠脱不了干系,宋朝比日本早五十年就在踢了,只是在日本贵族脚下变得比中国更加风雅。日本的蹴鞠又称为“悬”,场地是六、七米长的方形泥地,四角种植了四棵树,用来标定界线。可以是樱树、柳树或枫树,但一般认为松树的地位最崇高。场上一共会有八名球员,双人成对站在树的两侧。球是空心的,以麂皮制成,重量很轻,常用白蛋白涂成白色,或用烧松针的烟薰染成黄色。

社会地位最高的廷臣开球以后,球员只要尽力让球保持在空中愈久愈好,也可以利用树木反弹,树枝都经过修剪,瞄准特定方位,让球能循道弹回球场。正式计算成功挑球和传球的次数以后,有特别厉害或漂亮的踢法,可以由当差的官员判定加分。每个人受到欣赏的除了球技,还有对球戏礼仪及传统的注重。蹴鞠日最高潮的收尾,会由最资深的球员踢出一脚高空球,再用和服衣褶优雅地把球接住。

日本蹴鞠在十二、十三世纪成为日本贵族重要的休闲活动,第一群好手也出现在当时,不仅定下规则,也展现了前所未闻的优异球技。退位后依然十分活跃的后白河天皇和后鸟羽天皇,也以爱好踢蹴鞠闻名。不同流派的蹴鞠学校或修院林立,各有其训练方式、技术和规则。

后鸟羽天皇是制定服装规范的第一人,依据社会阶级和球技高低,详细规定了球袜的颜色和样式。德川幕府时代,一直到进入十九世纪,日本的美术与文学作品依然会提到蹴鞠。日本蹴鞠虽证明比中国蹴鞠流传了更久,但也未能再引起现代化社会的兴趣。明治维新(1868年)后没几年,日本一头栽入工业化浪潮,蹴鞠缩减成了少数世袭贵族间的小众娱乐,还得游说天皇和政府将这块日本封建历史的断片保存下来。虽然有天皇的恩惠眷顾,但时至二战末期,日本蹴鞠几乎已消失殆尽。

所以蹴鞠与其衍生的变体,真如布拉特先生和中国体育当局宣称,是足球的前身吗?放在古代球戏历史来看,这几项运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主要都是足踢的游戏,虽然有的不全然只用脚。但比起用手或其他身体部位,倾向用脚踢球的偏好,并不独见于蹴鞠,蹴鞠也并不因此而格外神圣。

现今澳洲维多利亚省的原住民族之间,有一种名为“Marn Gook”的运动流传了几千年,依一八四○年代澳洲白人所写的纪录可以看出主要是一种踢球运动。玻里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这两个太平洋群岛社会的原住民族也有自己的踢球运动,用露兜树叶缠绕做成球。北美原住民族从前就会玩很多种大型分队的球类运动,整体看来不倾向用手,喜欢棒打或脚踢。维吉尼亚州第一任殖民总督,威廉·史特拉奇,如下描述其中一种运动:

他们之间常玩的一种运动,很像英格兰人所称的班迪球,可能十分古老。他们玩起来有如足球,但唯一强制用脚的时候,只有一人带球给另一人,然后使出一种灵巧轻盈的脚法把球踢进球门,这是最光荣的一刻。

这些运动和文化因此就是足球的祖先吗?Marn Gook很可能和蹴鞠一样古老,甚至更古老。明朝人放弃蹴鞠很久以后,北美原住民族依然踢着他们的足球,而且持续横向踢球,把球传向球门。早期蹴鞠虽然也采取这种形式,但后来宫廷改良过的版本以及日本的蹴鞠都改为向上踢球了。动作主轴从横向变为直向,完美呼应了时代文化的转移。

中国与日本自中世纪晚期以后闭关锁国,直到十九世纪欧美强权迫使两国重新开放。为了细心维系垂直政权,两国放弃了领土扩张的法则。三百多年来国内秩序辉煌的代价,是社会、军事和科技劣势。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汉朝的蹴鞠或澳洲的Marn Gook与足球再相似,依然称不上是现代足球的起源。

现代社会踢的是哪一种球,最终决定因素不是谁最早开始踢球,甚至也不是谁在地面踢了最久的球,而是看迈入现代化的时刻,谁还在踢球?

也许在其他平行时空,中国和日本比欧洲更早,或者跟欧洲一起工业化了,那么将会有大半个世界,至少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现在会有自己一套不同的足球规则。但这件事并未发生。失去生气的蹴鞠习俗,与那些依旧踢著蹴鞠的贵族一样,在东亚遭遇现代之际,被现代化的旋风扫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