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铲屎官的深情告白

《人类“吸猫”小史》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冷静的机会,以全新的目光审视客厅里懒洋洋的小家伙们,思考它们的由来、它们的影响。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原本也有机会成为铲屎官的。

那是去年冬天的事了,在第二场雪和第三场雪之间,一只白色的小猫,拦住我的去路。它蹲在冒着热气的下水道井盖上,浑身湿漉漉,不声不响,专注地看着我。于是,像每一个四有青年都会做得那样,我打开一盒罐头,邀请它去我的住处坐坐。然而,它似乎对楼宇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踌躇再三,还是决定离开。

从那以后,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猫,车底下,花园里,网络上。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当时人们都说,“猫奸狗忠”;猫们只能在《猫狗大战》《精灵鼠小弟》里,充当反派。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需要一本综述性质的书,较为全面地介绍猫的一切,它们是怎么出现、怎么进化,是怎么战胜狗的。关于猫的书有很多,符合我要求的却没有——直到我遇见《人类“吸猫”小史》。

人类“吸猫”小史(图片来源:douban.com)

作为《史密森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的记者,多年来,艾比盖尔·塔克(Abigail Tucker)一直奋斗在科普第一线,考证过吸血鬼的传说,报道过发光的海洋生物,研究过古代的啤酒,涉猎过人类学。工作之外,她也是一个爱猫的人,养过很多只,对每一只都极尽宠爱。所以,一切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当她准备自己第一本书的时候,她想到了自己客厅里的猫。

艾比盖尔·塔克(图片来源:abigailtucker.com)

《人类“吸猫”小史》全书一共九个章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我们是如何喜欢上猫的。

六七百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人类舍弃树木、走到了地面上。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决定,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树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学会使用火。但先驱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双双冷傲的眼睛。

大大小小的猫们,统治着当时的地球。它们有锋利的爪牙、娴熟的捕猎技巧和无肉不欢的性格,最糟糕的是,它们几乎什么都吃。在随时可能被猎杀的压力下,人类不得不进化。我们有了更出色的视觉系统,我们发展出了最适合长距离奔跑的体形,我们把群居的习惯写到了基因里,互相配合、互相照看。

猫们的世界(图片来源:tarpits.org)

在三百万年凄惨的生活之后,我们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学会了利用大猫们。不管它们多聪明,谢天谢地,它们一直没有发明冰箱。原始人类开始尾随大猫们,待它们吃饱喝足,窃取它们留下的食物。吃肉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肉类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于是,我们不需要再维持庞大的素食消化系统——人类的盲肠退化了,相应的,脑袋越来越大。

终于,到了一万年前,智人熬出头了。在新月沃地,人们杀死大猫,建造房屋,驯养动物。顶级猎食者的减少,意味着中小动物们,比如狐狸、浣熊、野猫等,可以放心繁殖。

随后的事,大概是从一个偶然开始的。某天,一只大胆的野猫闯入庭院,偷偷食用户主留下的食物。主人发现,这个小家伙,看起来很像婴儿,叫起来很像婴儿,抱起来也很像婴儿。在荷尔蒙的影响下,他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养它。

最古怪、最成功的宠物,就这样搭上了人类的便车。

第二,我们是怎么对待猫们的。

猫们为了击败狗,一直在进化。比如,咕噜声本来表示痛苦,当猫们发现铲屎官喜欢这种声音的时候,它们便学会了发出更多的咕噜声。

那么,我们又为猫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当然做了很多。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从北极圈到沙漠边缘再到夏威夷那样的群岛,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有猫。即使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宣布猫和恶魔有染的那段日子,猫仍然有着足够的庇护,在灶台和庭院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时至今日,我们自然更爱猫。我们有猫抓板、猫爬架、猫疫苗、猫粮,每年,只在猫砂上,美国人就花掉了22亿美元。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正确地宠爱猫咪。除了曼基康猫、折耳猫等少数几种猫之外,绝大多数家猫与其先祖十分相似。它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独立的空间,厌恶难以预测、前后不一的环境。所以,如果你想善待自己的猫,最好不要轻易挪动家具;如果你怀孕了,最好从临产前就开始用宝宝水擦洗身体,让猫们提前熟悉宝宝的味道。

另一个问题,是遗弃。

猫们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和出色的捕猎技巧,一旦被遗弃,哪怕只有几只,也有可能很快对环境造成破坏。根据调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灭绝或濒危的138个哺乳物种,有将近90种,是被野猫逼上绝路的。

流浪猫管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以前是TNR派的,通过诱捕、阉割和释放,减少流浪猫的数量。通过艾比盖尔·塔克我才知道,这么做未必行得通。传统的阉割方式,虽然可以剥夺流浪猫的生殖能力,却增加了它们的寿命;与此同时,它们的攻击性也减弱了,新来的猫、刚出生的小猫,有了更大的存活机会。除非对71%~94%的流浪猫进行绝育,否则,剩下的流浪猫会加速繁衍,继续挑战环境容纳上限。

第三,我们为什么要告诉别人,“我喜欢猫”。

以前的英国人,喜欢见面聊天气;现在的中国,起码在年轻人之间,聊猫总没错儿。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共同公开被拒“概念。猫是“高冷的”,更难得的是,它们的高冷一视同仁。我被猫拒绝过,你也被猫拒绝过,当我们聊起这段相似经历时,我们便可以收获亲密感。

在网络上,猫们更加强势。

2016年的雨果最佳短篇小说奖,颁发给了娜奥米·克雷泽(Naomi Kritzer)的《请发猫照片》,小说讲述了一个喜欢猫照片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如何,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在网络上,猫照片的转发量是狗的两倍。

这是为什么呢?

如前所说,猫不是群居生物,交流能力天然不足;人们对猫的驯养,又远称不上成功。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狗,却很难理解猫。换言之,猫照片有更多的“脑补”余地,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往任何一个方向进行配字。从这个角度来说,猫的地位的确比其他宠物高,它们承载了我们更多的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类“吸猫”小史》的意义,也在这里。它给了我们一个冷静的机会,以全新的目光审视客厅里懒洋洋的小家伙们,思考它们的由来、它们的影响。

艾比盖尔·塔克是爱猫之人,她知道爱猫的人都在想些什么;她也是像猫之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于猫类的研究,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考和各方各面的证据,都融合到本书里,使我们可以对猫有个全面的了解。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时间遛狗的人,越来越少。猫的崛起,几乎不可阻挡。如果你打算养猫,你可以从书里找到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你只是打算“云养猫”,你也能得到足够的谈资。

不管你决定了没有,反正我是决定了——下次遇到流浪猫的时候,我要跟它说:喵呜——

作者:赵言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