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时,是谁拿走了他们的一小时睡眠

一夜之间都被一个叫“夏令时”的小偷偷走了一小时,也少睡了一小时。

夏令时,是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因此,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具体操作办法是,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那么,这个夏令时是因何提出的呢?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17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儿子。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成绩优异,但由于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

本杰明·富兰克林画像(网络图)

十二岁时,富兰克林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在这期间,他养成了勤奋好学,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做工,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因为他博学多识,又从事过许多工作,渐渐成为一个“多面手”: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走了从政的道路。从此,活跃在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事业里。1776年,富兰克林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富兰克林在法期间,依然坚持着在美国早睡早起的习惯。但他在早上散步时从来看不到法国人当地人,原来当地人习惯10点才起床,而且好多喜欢夜生活,时至深夜甚至凌晨才会休息。富兰克林对这种生活习惯很不赞同。于是,他想给法国人提个建议,希望他们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可提出建议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根据,要想言之有据并不简单,富兰克林费了很多心思也没有好的切入点。一天,在整理自己的日记时,他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在父亲工厂做蜡烛的时光,有了,就这么说!

法国人喜欢夜生活,巴黎就是著名的“不夜城”(网络图)

1784年的一个下午,富兰克林给《巴黎杂志》的编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法国人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因为人们上床睡觉前太阳已落山很久了;而早晨起床时,太阳早已升得老高,日光也被浪费了。他建议,早睡早起,并给出了一个计算数字,这样下来每年可以节约6千4百万磅蜡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参照一个世界公认的时间,在某一区域某个时间段内,将时钟拨快一个或两个小时。但当时,他的建议并没有受到重视。

1907年,英国建筑师威廉?维莱特在查阅资料时注意到了富兰克林的这个建议,经认真思考与研究,他觉得这的确是一个节省能源的好办法。于是,他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将时钟拨快一至两个小时,并首次提出了夏令时的概念。遗憾的是,议会经过辩论没有采纳。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个提法很快作为一个学术观点在欧洲开始讨论,人们渐渐都知道了夏令时的概念。

1916年,许多国家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中,民不聊生,物资奇缺。德国受到战争的影响最大,它本来就是一个能源紧张的国家,战争爆发后,煤炭必须首先满足兵器制造企业及电力保障的需求。对于广大民众的生活需求,好多时候则无能为力。为了维持战争需要,德国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约能源。于是,有人建议实行夏令时,以便于更加有效地利用日光,节约晚上用电的消耗。经考证后,德国国会认为这个方案非常可行,于是,于1916年4月30日正式使用夏令时,德国当局下令,在23点到午夜,将钟调快一小时,让白天多进一个小时。

夏令时被接受还要感谢一战前后各国的节约能源举措。

德国使用夏令时以后,收效很大,仅煤炭发电每天就要节省数百吨。不久后,英法俄经过情报侦察,得到了德国实行夏令时节约能源的消息,这让苦于寻找能源的他们也看到了希望,随后也加入了夏令时的行列。1918年,美国人加入。

一战结束后,夏令时这个战时被推崇的做法,因为能源供应缓解而被各国决策层遗弃。但由于已经深入人心,最终,夏令时又逐步回到了人们的作息时间中。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实行夏令时,自2011年3月27日开始俄罗斯永久使用夏令时,把时间拨快一小时,不再调回。

参考资料:《看世界》2011年 第7期 《英国进入夏令时,时钟拨快2小时》 刘润生

作者: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