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中英文版)正式出版

                                              《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

近日,龙人古琴研究院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共同编写的《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读本以普及古琴知识、介绍古琴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古琴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特质及相关文化观念的阐释,帮助学习者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副主任耿虎主持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作为首本面向国外汉语学习者的古琴文化读本,该书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编排新颖,读取琴曲便捷

此书分为“识”“观”“闻”“附录”四大板块。“识”板块主要围绕着古琴的起源、制作、记谱法、古琴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思想、古琴与世界等方面展开论述,建构古琴文化常识体系,以便读者管窥古琴文化门径,同时能据此开展深入的挖掘与研究。“观”板块体现的是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中以古琴为表现题材的画作,如北宋宋徽宗赵佶所作的《听琴图》,明代仇英作的《高山流水》图等等。这些画作大多表现弹琴、听琴的状态,或者表现琴曲中的意境,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古人与琴密切的关系,感受古琴的艺趣和内涵。“闻”板块主要向读者介绍与“识”板块内容相对应的琴曲,用手机扫描所附的二维码,便能欣赏古琴音乐。“附录”板块为按章节的词汇索引表,将正文中出现的汉语水平四级及以上词汇一一注释说明。

二、中英文对照,传播中国声音

此外,为了扩大适用范围,此书全文以中英文对照形式编排,这既满足了外国一般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同时也是国内读者学习古琴英语的难得教材。英文翻译由美国作曲家、古琴演奏家雅各布(Jacob C.Alford Garcia)完成。在中外古琴交流界,有关古琴的外文著作虽多,但大多年代久远,相信该书“信、达、雅”的英文翻译一定会成为当代古琴英文的重要版本。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的时代要求。作为首本面向国外汉语学习者的古琴文化读本,该书在普及古琴文化知识、推动古琴走向世界等方面具有多方面价值和意义。

三、跨界合作,专业严谨适用

本书的编写委员会,由国学、古琴、汉语国际教育、音乐、文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孔子学院一线汉语教师共同组成。他们从各自的专业学科为此书的编写提供了学术支持,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严谨性和适用性。

将古琴推介给世界,面向具有一定汉语基础(汉语水平达到HSK四级)的外国学习者和读者,是《闻声知道——古琴文化读本》的重要编写定位。为此,在编写前,广泛征求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学员的意见,充分了解外国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读本的编写从孔子学院的教学实际出发,在体例编排、内容安排、语种选择、词汇对照等方面,契合外国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与要求。附录中的词汇表,对于外国学习者通过学习汉语来理解掌握古琴文化提供了很大便利。

海外古琴文化交流

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其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古琴文化不仅密切联系着中国的儒家、道家、释家思想,而且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人的传统情趣、理趣和志趣。从17世纪起,古琴便受到了西方的关注,中国的游记、见闻中有不少对古琴音乐的介绍与描述;18世纪后,西方有关古琴的著作陆续问世,古琴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之一。1977年,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上搭载了镀金铜唱片,其中即有古琴曲《流水》。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世界各地有关古琴的社团与研究机构兴起。古琴作为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标识性的代表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欣赏、崇尚与爱护。由此可见,编写古琴教材、传播古琴文化,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满足世界古琴文化需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