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哥舒翰为什么要“投降”安禄山?

对于哥舒翰,我们尽管不是很熟悉,但也知道他是大唐名将。李白在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曾言及这位盖世英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畅达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但是,杜甫在《三吏潼关吏》里却写下了这样的两句诗来告诫后人:“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意思简单明了,那么,杜甫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呢?毕竟哥舒翰可是一代名将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哥舒翰的一些事迹吧。

哥舒是一个罕见复姓,源于突厥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哥舒翰一家世居安西,其父歌舒道元曾出任过安西副都护。

由于家底富裕,年青时期的哥舒翰喜读《左氏春秋传》和《汉书》,“倜傥任侠”,义气重诺,还常常酣饮赌博。

一切的改变都在他四十岁那年:其父在长安患病去世了。

在长安守丧的三年中,由于是纨绔子弟,一些地方官员根本不买他的帐。

直到这时,哥舒翰才猛然醒悟,开始“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很快就变得勇武善斗,受到大将王忠嗣所赏识,举荐他为衙将。

在苦拨海讨伐吐蕃时,哥舒翰立于马上,手持半段枪逆其锋而击,三列吐蕃精锐骑兵无不摧垮,由此声名大振。王忠嗣受宰相李林甫诬陷后,哥舒翰接替其职。并极言王忠嗣无罪,最终感动唐玄宗,使其得免死罪。

王忠嗣遭罢职后,哥舒翰接替王忠嗣职务,经营西北,主持对吐蕃作战,屡战屡胜吐蕃,取得了著名的石堡城之战的胜利,收复了九曲部落,将唐王朝与吐蕃的战线推进到青海湖及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并在战场上保持了绝对的优势。

哥舒翰兼任陇右、河西、朔方节度使,是大唐西北方向的主要军事统帅,其带领下的西北劲卒更是成为日后平定安禄山叛乱的主力,也唐王朝中后期赖以讨伐藩镇、拱卫京师的有力武装力量。

很快,哥舒翰就以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后又进为开府仪同三司,并被封为西平郡王,拜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起用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赴潼关拒敌。

其实,在安史之乱之前,即755年二月,哥舒翰就因纵酒过度中风瘫痪,闲废在家了。

唐玄宗在连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两员大将,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将残疾人哥舒翰推上帅位。

假如当初哥舒翰因中风跌倒死去,那么,他必将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可惜的是他死不逢时,一世英名化为乌有。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拜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师,统数十汉、蕃名将,率高仙芝旧部等二十多万兵士,赴潼关“拒贼”。临行,李隆基亲自饯行,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谓位极人臣。

当中风的哥舒翰拖着病体勉强抵达潼关后,才发现自己早已没有精力处理军务,就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带兵。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就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哪知王和李两人斗气,致使军中号令不一。

当时唐王朝掌控的军队几乎都是临时招募,难以抵挡战斗力极强的安禄山叛军,因为这些都是唐朝边兵中的精锐。加上当时唐军连败,士气不高,到处望风而降。唐玄宗对军事将领开始防范、猜忌,即使是哥舒翰也不列外。此外,哥舒翰和杨国忠将相不和。首先是哥舒翰部将王思礼就劝哥舒翰杀杨国忠为民除害。哥舒翰虽未答应此事,但二人的谋划竟被杨国忠得知。接着杨国忠劝玄宗以自己的心腹杜乾运率军进驻灞上监视哥舒翰。谁知却被哥舒翰借故杀杜乾运,吞并其军。

尽管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还是没有难倒哥舒翰。他上表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虽占有河北广大地区,但都是胡人,都是依恃威势占领地区,老百姓肯定不会支持。一旦固守坚城,安禄山之流肯定会因挫沮而离心涣散,到时再趁机消灭。

谁知杨国忠为了一己之私,不断上奏玄宗要哥舒翰出师,玄宗听信杨国忠的,催促哥舒翰出潼关主动攻击安禄山。

哥舒翰随即上奏:“安禄山久习用兵,现在暗藏精锐,以老弱兵卒引诱,肯定是有诡计。而且,贼兵远来,精草无继,利在速战。如果我师轻出,正中其计!”

远在河北前线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建议李隆基:“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一句话:哥舒翰只可固守潼关不可出兵决战。

玄宗哪里听得进去?哥舒翰只好集结大兵出关。

结果,正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所料,唐军在灵宝之战中遭遇大败。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骂道:“你平常总是瞧不起我,现在成为我手下败将,怎么样啊?”

可能是病重,加上连日奔波劳碌,身体不支的原因,也可能二十万大军丧亡殆尽的惊恐;或者身为突厥人,倍受佞臣杨国忠打击、排斥。安禄山造反后,杨国忠进谗言让身患重病的他出兵阻挡安禄山。战败后,因无法留恋唐室,最终膝盖一软,跪在安禄山面前,俯伏谢罪,说:“陛下是拨乱之主。现在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滇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为臣我现在为陛下您以书信招降他们,可平定这三方唐军。”

安禄山暗喜,随即授予哥舒翰司空、同中下门下平章事之职。安禄山死后,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在逃往邺城之前,嫌哥舒翰等俘虏拖累行军,就将他们全杀了。后赠太尉,谥号“武愍”。

可惜一代名将哥舒翰,却死不逢时,因此杜甫才写出那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