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是胜利——东北抗联的艰难岁月

我国的东北方,辽东群岛上群山郁郁葱葱,河流穿过山峦徜徉在这片土地上,谁也不曾想过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怎样悲壮的故事。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将鲜血洒在黑土地上,14年间爬冰卧雪同日军奋战,书写下了有着中华气节的伟大篇章。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于沈阳城北的沈阳东北军第7旅驻地北大营遭到日军悍然袭击,“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走上漫长而又艰苦的14年抗战之路。国民政府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东北迅速沦陷,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早在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建立统一封建王朝后便提出建立“中亚细亚日本帝国”的想法,由于自身资源匮乏,日本不断向外扩展,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成为了首个目标,经济危机爆发加速了日本侵略,越来越多的日本国内势力支持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都成为了日军侵华的借口。一场侵略战争准备就绪,犹如在弦之箭一触即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

对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无数官兵无法反抗而被日军残害。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在东北无数军民组织起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冰雪中开始了反击。

向死而生向死而战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反日宣言,1932年春一群坚定的民族先锋分子踏上了解放民族的道路。赵一曼女士、赵尚志先生出自黄埔军校,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立工业学校,还有无数的高学历知识青年,他们成为了抗联干部、民族英雄。

大家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无处可避的风雪,没有粮食没有供给,只能拼命的同敌人战斗,才能从敌人手中夺来生存下去的必需品,这样无边无际的苦延续了14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从几十人的游击队逐步发展为11个师,3万多人,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对日,他们的抗战态度坚决,即使是面对残暴的日伪军孤立与封锁,他们也没有退让与妥协。

热血忠魂苦难辉煌

环境的恶劣加上日军的封锁,抗联1935年后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周保中说:“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他们可以选择离开而生存下去,但是抗联的将士们没有。

1936年至1940年是东北抗联最辉煌的四年,也是最艰苦惨烈的四年,白山黑水间,雪白血红。

杨靖宇几次试图打通与关内党中央联系的西征却相继失利,作为指挥员,他如同松树一般,并没有选择撤往苏联境内修整,杨将军自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在当地坚持游击,冰天雪地里,他吃的是草根,是树皮,是棉絮,他没有离开,顽强地在冰天雪地里守护着国家的每一寸土地,直到军破身死。

赵尚志曾两次被开除党籍,他本可以留在苏联远离当时处境凶恶的抗联,但他一次次只身返回,他也渴望幸福安逸的生活,但面对国难,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小家为大家,“不驱逐日寇就不成家!”是他忠贞热血的呐喊,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特务诱捕,他英勇不屈,坚强就义,最后魂断梧桐河。

                                                          赵尚志冰趟子沟大捷

赵一曼女士、“八女投江”中的8位抗联女兵,她们都可以过上一个女人平常的日子,但是它们没有,她们选择了为国家,为民族而拼命。

赵一曼慷慨就义,对儿子也充满了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她是一位母亲,她可以携着家人逃难,但是她为了国家而牺牲了自己;8位女兵在可以全身而退时,为了让大部队平安撤退,主动暴露自己,最后消失在冰冷的乌斯浑河里。

她们可以生存下去,却选择了战死,或许她们是弱小的,她们对敌军的伤害甚微,但正是这些抗联战士的热血忠魂,告诉了侵略者,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中华民族不会做奴隶。

不屈抗争精神永存

杨靖宇在生命最后同劝降者说出那句为所有国人动容的话:“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是东北抗联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是抗联战士们坚持14年抗战的支撑。1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才能换来如今的和平强盛的中国。

在零下的严寒林海雪原中坚持的东北抗联战士,他们心中的信念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民族抗争精神的图腾,他们的身上凝聚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抗联结束了历史使命,但他们活跃顽强的血液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身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