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年前的今天,把孩子送进孤儿院,却讨论如何教育的卢梭逝世

(万象特约作者:一一)

【1778年7月2日】240年前的今天,把5个孩子送进孤儿院,却讨论如何教育的卢梭逝世

【四处流浪的少年】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几天后,因产褥热过世。10岁时,父亲因得罪议会官员被通缉,逃离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

卢梭虽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却读了不少书。不久,他被送去当学徒,16岁时,逃离日内瓦,四处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在日内瓦的卢梭雕像)

【把5个孩子送进孤儿院】

1742年(30岁),卢梭搬到巴黎。1745年(33岁),卢梭与酒店的洗衣女工、女服务员泰蕾兹(24岁)相识,成为他的女佣兼情人。泰蕾兹为卢梭生了5个孩子,5个孩子全部被送到了孤儿院。两人一直没有结婚,直到20多年后,1768年3月29日,两人才正式结婚。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一想到,孩子将由一个乱糟糟的家庭抚养,就感到害怕。把孩子交给他们,只会愈教愈坏。孤儿院的教育要好得多,这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孤儿院的理由。”

(卢梭的女佣兼情人泰蕾兹)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在巴黎这个开放、崇尚自由的大都市里,他结识了百科全书式的著名思想家,如狄德罗、孔狄亚克等,对他影响很大。1749年起,开始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他专攻音乐方面。

1750年,第戎科学院举行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卢梭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证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最终将无益于人类,获得了头等奖,一举成名。随后,再次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一文应征,虽未获奖,但已名声大噪。

(1755年正式出版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世界第一部浪漫小说】

1752年,他写作的歌剧《乡村占卜者》上演,大获成功。甚至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路易十五打算接见卢梭,并赐给他一笔年金。然而卢梭担心接受年金而失去自由,刻意回避。

1761年,他创作了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讲述贵族少女与家庭教师的爱情,立刻轰动巴黎。该书极度挑战了中世纪基督徒的道德价值观,因此曾被罗马教廷列入禁书目录。该书也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主权在民的《社会契约论》】

1762年,他完成了最重要的作品《社会契约论》,他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开篇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近代历史。“自由、平等、博爱”便来自此书。

不久以后问世的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

他也提出“由人民建立的政府就拥有对人民的无限权力”。罗素曾批评:“希特勒也来自于卢梭!”

【自由教育的《爱弥儿》】

1762年,他还完成了自认为最重要的作品《爱弥儿:论教育》。该书致力于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

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的自由教育。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教育的第一基本原理。”

他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形成体系,这是近代国家教育体系的灵感来源。

【逃亡的自由奠基人】

他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由于它与众不同的世界观,结果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等。由于《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教育》等作品,极度挑战基督教伦理,他遭到法国政府通缉,不得不逃亡国外。

直到1770年,他才回到法国,因承受的压力极大,已有些精神失常。1778年7月2日早上,卢梭因脑出血导致的中风而去世,享年66岁。

尽管卢梭生前遭人唾骂,死后却受人膜拜。16年后,卢梭以国家英雄的身份安葬于巴黎的先贤祠。1791年12月21日,国民大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卢梭树立雕像,作为大革命的象征,并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9篇作品,营员“一一”的第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