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中国古战电影的里程碑?《大明劫》当初为何叫好不叫座

编者按:谈及2010年后的战争历史影片,明末题材的《大明劫》是一部绕不过去的标志性电影。这部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因较少的投资、灰暗的色调、缺乏起伏的剧情,以及基本没有任何流量明星参演,所以上座率堪称惨淡。但即使如此,其在网上却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那么,这部《大明劫》究竟都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呢?

虽然《大明劫》是以当时明末农民军起义为背景,但是整个电影有关战争的场景实际上并不多。除了中间几场农民军和明军的小规模交锋,就是作为整个电影背景的开封之战了。

▲《剿贼图记》中河南地区的明军

关于《大明劫》的历史复原,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电影里对于明代火器的复原。尤其是电影在一开始中所出现的佛朗机炮,可以说是中国影视上,首次将这种明代著名的火炮搬上荧幕。

▲电影中的佛朗机炮

明代将葡萄牙人称之为“佛朗机”,所谓佛朗机炮,正是明代从葡萄牙人那里引进的一种子母炮。佛朗机炮被引进之后,产生了大量不同大小的种类,电影中守城使用的佛朗机炮,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不过佛朗机炮虽然因为子母炮结构,射速相对较快,但是这种设计也带来了炮管寿命短,使用时容易漏火等安全隐患。

▲柳州博物馆所藏明代佛朗机炮

电影中明军将佛朗机炮炮口朝下放炮。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移动火炮容易导致佛朗机炮的子炮滑动,加大漏火的危险。同时火炮本身的后座力,也容易让抬起火炮的士兵受伤,并损坏炮车。

▲欧洲舰载佛朗机炮

在电影中出现的炮车。明军在野战中,常常喜欢使用一些战车来为步兵提供掩护,炮车也是其中之一。它们不仅可以让火炮的机动性增强,同时还可以为炮兵提供掩护。

电影中还有一个表现很好的细节是。展现了明军所使用的火铳,也就是火门枪。火铳是火器发展早期阶段的一种火器。在明末,鸟铳已经有着彻底代替传统火铳的趋势。当然在陕甘、宣大等当时已经非一线的军事重镇,老式的火铳仍然大量装备。电影中明军使用火铳的姿势,其实正是明代边军使用火铳射击蒙古骑兵的标准姿势。

电影中的鸟铳。明代鸟铳主要是学习当时葡萄牙人的火绳枪,也带有一定日式铁炮和奥斯曼火绳枪的血统。不过遗憾的是,明代鸟铳存世不多,而且保存状况普遍较差,因此很难判定明代鸟铳是否有何特别之处。

▲存世的明代鸟铳

特别要提到的是片中的铠甲。电影中,除了使用火铳士兵的布面甲以外,其他步兵装备的则为铁札甲。

▲电影中使用铁札甲的明军

显然,导演的想法,是通过穿着铠甲的不同,来区分明军士兵的职务。但是这一区分其实是不符合历史的。从明代中期开始,明甲(明代将甲片外露的铠甲称之为明甲)因为维护的繁琐,以及布面甲易于偷工减料,因此在九边地区逐渐被布面甲所取代。到了明末,糟糕的经济情况,使得当时的士兵更多穿着的应该是布面甲,或者只是简单的号衣。

▲《太平抗倭图》中身穿号衣的明军鸟铳手

▲《倭寇图卷》中,身穿布面甲的明军步兵

像电影中那样身着明甲的骑兵,往往多是将领的亲卫。而且和电影中不同的是,明代高级将领指挥战斗时,其实也不穿铠甲。

▲电影中大军出关

但影片中有一个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没怎么出现明代极为常见的臂甲。由于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因此明代长片式的臂甲究竟是何时出现?是明军自行发明,还是从其他国家学的?都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明朝中期,这种长片式臂甲在北方明军中已经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明代军事题材的绘画,亦或是兵书记载中,都可以到处看到这种臂甲的身影。

▲电影中的片式臂甲只惊鸿一瞥的出现了一次

▲《军垦图》中的标准的布面甲、长片式臂甲、圆盔

▲电影中出现的一个明军军官布面甲,这种甲片拼接

总的来说,《大明劫》之所以被网友所称道,主要还是因为该片是在当时影视作品道具豪不尊重历史真实的大环境中,极其难得的对明代服饰、军队复原水平还算不错的电影。但是该片作为一部战争历史片来说,实际上还是相当乏善可陈。因此其最大的看点,也还是对于明代社会包括烧瘟神、军屯制度,以及军械之类的复原。至于其他方面,也只能说差强人意而已。不过,总体上还是要肯定这部电影在中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着一定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中的送瘟神

最后是电影评分环节:

1、带有作者脑洞,但还算精致的服装、建筑以及军械复原:5分

2、缺乏调动情绪的剧情起伏,两条主线缺乏连接和互动:2分

3、色彩过于单调,缺乏对比和渲染,并且音乐对整个电影烘托作用不足:2分

4、电影剪辑生硬,转场缺乏连续性,角色表演大多缺乏张力,难以契合电影所表达的末世氛围:-1分

总分:8分选择观看

这次要为大家推荐的,是由陈怀皑执导,许还山等人主演的经典历史类剧情老电影《双雄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时之沙,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