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记“不入流”诗人汪国真

(万象特约作者:老骥伏枥)

【1956年6月22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记“不入流”诗人汪国真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曾经做过工人,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一生出版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因肝癌于北京301医院逝世。

【从工人到大学生的华丽转身】

1971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初中毕业后的汪国真进工厂,当了一名铣床工人,这时他才15岁。

尽管在工厂里的日子不好受,汪国真却从未忘记读书。空闲时,其他工人三五成群的在打扑克,汪国真却捧着书本在阅读。正如董卿所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当1977年高考恢复后,第二年他就考上了暨南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70年代末,顾城、海子、舒婷等人写的朦胧诗席卷全国,揭开了一个诗歌辉煌的时代。汪国真开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诗歌的创作上,但他的诗歌道路,并不平坦。在创作初期,他的退稿率高达90%,但他从未放弃,退了又投,退了再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979年4月12日,他的第一首诗歌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上。

大学毕业后,汪国真带着对诗歌的满腔热情,回到了北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了一名编辑。他的诗歌仍旧被屡次退回,事业也不成功,感情也没有着落。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诗,来激励鼓舞自己,这首诗便是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热爱生命》。

这首诗被当时销售量达百万册的《读者文摘》杂志,登在了卷首位置上。他开始被人熟知,慢慢地,他的诗开始被抄在手抄本里,在同学间传递。

【我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当时出书费用很高,所以他的诗一直停留在手抄本阶段。直到1990年,一位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慧眼识珠,出版了汪国真的诗集《年轻的潮》。诗集一上市便被读者疯抢一空,出版社不得不加印五次,狂卖60万册。诗集还创造了个记录:一个上午就卖出了4000册。

这诗集出版经2个月,便被评为“十大畅销书”,并迅速地在全国引起了一股“汪国真热”。这一年甚至被中国出版社称为“汪国真年”。

之后,他的一系列诗集,《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也非常畅销,“汪国真热”不断升温。汪国真成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诗人。

【青春、励志和温情,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那时,年轻人最时髦的三件事是:学许国璋学英语、练庞中华字帖和读汪国真诗歌。

之前流行的朦胧诗,主要表达的是十年浩劫之后,那一代人的执着奋起与在迷茫中的寻求。但九十年代初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刚好赶上改革开放,并不懂朦胧诗中所表达的忧郁与反思,属于他们的是青春、懵懂、激情与冲动。

而青春、励志和温情,就是汪国真诗歌里的三个最大的特征。他的诗歌里积极向上,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群年轻人的心。对于他们来说,读汪国真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次思想的共鸣,灵魂的洗礼。

很多质疑与非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评价说:“汪国真的诗歌,只是把千百年来各种不入流的至理名言,用押韵分行的表现形式进行堆砌,作品中缺少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更缺少诗歌应有的基本技巧。”

但评价一个艺术家的成就,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他对多少人的精神世界产生过影响。在2013年APEC峰会上,有人直接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就足以说明一切。

【多才多艺,随遇而安】

90年代过后,诗歌辉煌的时代逐渐落幕,汪国真也开始淡出公众视野。他除了坚持写诗之外,他还练习书法,画国画,为古诗词谱曲等,有了许多尝试,也经历了许多蜕变。

那时,大红大紫的汪国真遇到一个问题:字写得很差。从1993年起,汪国真便开始临摹欧阳询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以及草书。十年磨一剑,从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便成了出访国外,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

“这些爱好被社会承认,就顺便成为我的事业。”汪国真用“顺其自然”来形容他的人生轨迹。

有一次央视《奋斗》节目,主持人开玩笑让汪国真介绍青春驻颜的方法。汪国真给出的良方是: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他说:“我是平和、坦诚、平静的,不沮丧、颓废、势利。整天勾心斗角、心胸狭隘、患得患失,一个人的状态就绝对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