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8高考报志愿如何选择院校

高考报考中,院校选择与专业选择同等重要。每年报考过程中,让家长头痛的往往是专业的定位,而对于院校似乎觉得容易些,什么分数就是什么院校了。其实在院校专业中并不是仅仅用分数一个标准来衡量,更多的要从招生批次、院校档次,城市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未来要学习四年的大学。

院校选择无疑也是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的。所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衡量选择院校。

院校实力:院校的办学实力可以从一般院校档次来衡量。一本高校、二本高校、专科高职院校。不过目前整个高改政策,山东省、辽宁省、广东省等陆续一本二本合并,放在一个批次里面选择,无疑增加了家长选择的难度。包括现在随着一带一路带起的外语类小语种专业、经济类专业、基建类专业,其实在某种形势都是国家给予的财政支持。毕竟实力强的院校国家投入多,师资力量强大。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面。

专业考量:毋庸置疑,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强大的办学实力,但其在某一领域,个别学科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口碑。专业角度,可以考量院校的硕博点、一二级学科、研究生院等。另外,还应关注一下,院校转专业规定和辅修第二专业的限制等。

高校类别:这是所说的高校类别是指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院校。一般来说综合性院校规模较大,专业门类齐全,校园面积较大,环境优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而专业性院校专业类型较少且集中,校园面积通常不大,学生活动常常带有浓厚的专业色彩。这里陈晟老师特别提醒目前绝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其实都是综合型大学。

普遍认为选择读综合性、多学科的院校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到多元化、多学科交融的校园学术环境的熏陶,还能够选修其它学科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将来成为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广的复合型人才。而选择专业性院校专业开设相对集中,可以避免调剂到旁不相干的专业,对那些性格沉稳、希望术业有专攻的同学方向明确的考生选择,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最前沿最纯粹的专业学术动态,如果想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保研或考研几率也更大些。

环境要素:环境也是选择院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院校选择量院校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与院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另外,院校的地理位置还与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其次,交通是否便利,气候、住宿等都应该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最后,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风了,,一所大学的校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极大的熏陶作用。

如何深入了解院校:

考量一所院校,应该多渠道、多侧面进行,另外应注意分析鉴别、去伪存真。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几条途径:

最权威:教育行政机构,如教育部网站、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站,每年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

通过往年录取数据,招章程对招生院校进行充分的报考可行性分析是报考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选择院校中也是最直观的一种判断方法。高校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专业的就业趋势也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这种选择不科学却最实在务实。

作者:陈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