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今天,深入罗布泊考察的科学家彭加木离奇失踪

(万象特约作者:十尃)

【1980年6月17日】38年前的今天,深入罗布泊考察的科学家彭加木离奇失踪

(青年时期的彭加木)

【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1980年6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一个消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全国人民的心都绷紧了起来!

彭加木,1925年出生于广州番禺。1943年,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解放后担任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6年初(31岁),彭加木放弃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主动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加入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十余次进入新疆进行科学考察,并协助建立科研基地,筹建中科院新疆分院。

(在新疆科考时期的彭加木)

【癌症打不垮的奇迹】

1957年,彭加木突然被查出患有纵隔障恶性肿瘤,最多只能活两年。他到上海治疗期间,又查出患有另一种恶性肿瘤——网状细胞淋巴瘤,一般只能活几个月。不知道是以毒攻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一年以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出院后,他又踏上了西行的旅程,回到了新疆。

1964年(39岁),彭加木带领科考队深入罗布泊。在历时35天,行程近5000公里的考察后,彭加木有一个重要的发现——罗布泊极有可能蕴藏着大量的钾盐。钾盐是生产农用钾肥的原料,而在当时几乎全靠进口。

同时彭加木判断,在罗布泊的盐层中,还可能有重水资源。重水是建造原子能反应堆、制造原子弹、氢弹的原料,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不待彭加木进一步勘探确认,文革开始了。

(罗布泊俯瞰的卫星图)

【迟来的穿越计划】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直到1980年(55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科院新疆分院成立罗布泊科学考察队,决定再次对罗布泊进行考察。彭加木担任科考队的队长。

组建科考时,彭加木感叹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觉得应该把自己的骨头埋在罗布泊,使它的土壤多一点中国的有机质!”他的确不惜为科学献出自己的生命,可谁也没想到,一个月之后,他的话一语成谶。

作为对罗布泊的第一次深入性考察,彭加木的计划是十分大胆的。他率队从北至南,纵穿了罗布泊。6月5日,科考队到达目的地——米兰农场。

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

【临时的东进计划】

按照计划,本次考察的目的已经圆满提前完成。尽管队员们都疲惫不堪,可饱怀探索精神的彭加木提出了新的“东进计划”:沿罗布泊东部北上,穿过疏流河直至敦煌。

6月16日晚,由于行程耽搁,科考队的水和油消耗殆尽。彭加木亲自起草,向部队发出告急电报,第二天上午11点半,考察队收到了部队的回复:“飞机18日到库木库都克送水,你们不要动,原地待命。”

接到电报,大家都很兴奋,但此时却不见了彭加木的身影。队员们在一张地形图下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往东去找水井。彭,17/6 10:30”。

(彭加木失踪的库木都克营地)

(彭加木留下的手书)

【消失在盐壳地的足迹】

当天下午,所有队员都出动寻找彭加木。他们按照字条的指引向东寻,沿着彭加木那双42号翻毛皮靴在沙地中留下的脚印,走了将近8公里。脚印最终消失在盐壳地的边缘,依然不见他的踪影,搜寻失去了方向。

晚上10点,队员们回到营地,燃起篝火,把吉普车开到最高处,向东方开亮大灯,并每隔一小时向空中发射一次信号弹。大家希望彭加木可以循着亮光,找回营地的方向。然而,他始终也没有出现。

(彭加木失踪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一张椰子糖的糖纸】

6月18日凌晨两点,考察队正式发出电报:彭加木走失,下落不明。18日中午,直升机送来了500公斤水,队员们获救了。第二天,部队又送来三桶汽油。但是,队员们的持续寻找,仍然没有找到彭加木。

搜寻中唯一的突破,是在一片岩石间发现了一张椰子奶油糖的糖纸,旁边还有人坐过的痕迹。这个牌子的奶油糖是彭加木随身携带的,但是沿着旁边的脚印追踪了几十公里后,脚印又在盐壳边缘消失了。

(出动搜寻彭加木的直升飞机)

【离奇猜测下的未解之谜】

从6月20日到26日,当地部队和科考队员出动136人次,空军出动9架直升机,在出事地点东西50公里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搜寻,都一无所获。

7月7日到8月2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和当地部队再次出动117人,48辆车,29架次飞机,搜索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仍然音讯全无,最终不得不放弃。

三十多年来,对彭加木有着各种各样的离奇猜测,但始终没有确切答案。这个谜或许永远也无法解开……

(彭加木的衣冠冢)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0篇作品,营员“十尃”的第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