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季想吃点“新鲜”的?这3种海鲜不一样!


炎炎夏日,加上小长假马上就来了,很多人会选择去海边度假。而去海边度假玩耍,怎么能少得了吃海鲜呢?

那你是喜欢吃鱿鱼、基围虾还是蛤蜊?如果你还在吃这些常见的海鲜,那可真是弱爆了!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鲜见的海鲜,大家一起来一饱眼福吧!


危险的胡子鱼 — 线纹鳗鲶


线纹鳗鲶,俗称沙毛,我国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皆有其分布。

线纹鳗鲶的显著体征为全身无鳞,头大且身体逐渐侧扁,口部有胡须四对。它是暖水性沿岸群居性鱼类,幼鱼群聚活动尤为明显,遇到外界惊扰时会迅速聚集,形成一个密集球体,快速游动旋转保护自己,渔民称之为“鲶球”。

线纹鳗鲶同时也是危险的海水鱼类。为何说它危险呢?

原来,此鱼背鳍和胸鳍的硬棘具有毒腺,而且密布锯齿状倒钩刺,若不慎被扎伤,轻者会剧烈疼痛,最严重的则会有生命危险。民间俗语“一魟(魟鱼)、二虎(中华鬼鮋、日本鬼鲉)、三沙毛(线纹鳗鲶)”概括了海洋世界里鱼刺有毒、鱼肉却鲜美的棘毒鱼类排行榜,线纹鳗鲶位列第三。

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市场上的沙毛鱼大多已事先被剪去硬棘,以避免顾客买鱼时被误伤。

尝鲜秘籍:买回家的沙毛鱼怎么料理才会好吃呢? 将沙毛鱼切段、 调味、 拍粉后, 油炸捞起。 往油锅里倒入水淀粉煮开, 加入少许当归、 炸过的姜片、 蒜头、葱段及酱油, 与鱼段拌匀并收汁。 起锅前, 用少量米酒炝锅, 点入香油即可。 其口感类似于鳗鱼。


全身无鳞的鳞烟管鱼


鳞烟管鱼,外形像烧红的烟管,又似红色珊瑚做成的鞭子,俗称马鞭鱼。它的外形似海鳝,却跟海鳝毫无关系。从分类学角度划分,鳞烟管鱼跟海马、海龙反而更亲近些。

鳞烟管鱼常见于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海域,最大体长可达2米左右。在水中游动时,它全身僵硬挺直,一窜一窜的,完全不似海鳝那般用柔软的身躯摇曳摆动。

如何辨识马鞭鱼新不新鲜呢?马鞭鱼越红越新鲜! 刚离水的马鞭鱼浑身通红, 体表亮泽。随着鲜度变差,慢慢转为赭红色,甚至完全褪为浅棕色。

尝鲜秘籍:马鞭鱼多以流刺网、底拖网渔法捕获,为味美刺少的食用鱼, 但吃过的人并不多,料理方法多是切段红烧。马鞭鱼的头部约为体长的 1/4,且骨质硬,无法食用 料理前要先将鱼头剁下。鱼尾鳍中间有一细尖长尾也要一并剪掉,因为这一尖尾暗藏杀机,密布尖锐锯齿,若不小心用手去抓, 往往会被划伤。


开倒车的蛙型蟹


蛙形蟹,顾名思义外型像青蛙。其俗称更是五花八门,如虾蛄头、海臭虫、扳手蟹、倒退噜(闽南语倒着行进的意思) 。

蛙形蟹头胸甲宽大,甲壳表面被粗糙的颗粒密集覆盖,体色呈橘红色,上面散布数个白色斑点。它的螯足与步足呈扁平铲状,是掘沙利器。蛙形蟹在水中游动时,能利用其腹节的伸缩卷曲运动向后行进,更可向后掘沙,潜入沙中蛰伏捕食。

尝鲜秘籍:大多数人第一次见蛙形蟹,都是在自助餐厅。熟冻的蛙形蟹都是进口而来,规格普遍不大,等到餐桌上时,因长途运输冷链条件的制约, 造成水分流失、肉质口感变差,使很多人对这一品种海蟹的印象较差。事实上,每年3~5月,产自台湾澎湖及广东海域的蛙形蟹大量上市,蟹肉饱满、 味美鲜甜,简单干炝或清蒸皆是美味,是高性价比的食用蟹。

当然,夏季吃海鲜还有很多注意事项, 那么,哪些水产品只能吃活的?哪些鱼不新鲜就尽量不要吃?生食海鲜有什么风险?点击此处可以继续了解哦!

撰文/海鲜大叔

供图/上青摄友会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