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生赢家”套路是打不过你就加入你

编者按:6月9日,在美国NBA总决赛的第四场,勇士队4:0横扫骑士队卫冕NBA总冠军。而球星杜兰特则当选总决赛MVP。要知道,杜兰特可是视勇士为宿敌的雷霆队的当家球星,结果之后就跳槽到勇士队担任主力。结果,这位球星以“打不过你就加入你”的方式,终于赢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其实,“打不过你就加入你”的理念,其实在中国古代也屡屡发生,而且不乏转投了东家后变身“人生赢家”的。

譬如蜀汉大将姜维,就是自魏入蜀后才得以走向人生巅峰。姜维在魏国本是无名之士,无论蜀汉还是曹魏都没太把他当回事。所以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说道:“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蜀)获之则于魏何损?”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杀到天水郡,并没有像《三国演义》忽悠的那样专门设计擒拿姜维,因为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姜维是谁。姜维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他“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时刻在关注着有没有咸鱼翻身的时机。听说诸葛亮杀来,又亲眼看见天水太守马遵的狼狈、曹魏军队的无能,姜维心中立刻有了选择:与其老死边州,不如去蜀汉试试运气。后来姜维老母听说儿子降敌,作书招还,姜维竟然回书云:“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为了功名连老娘都不要了,姜维的心态可见一斑。不过好在姜维的眼光还算不错,诸葛亮、蒋琬、费祎相继亡后,他掌握了蜀汉军权,终于实现了人生价值。

南北朝时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互相混战,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俊杰之士选择余地大了,往往待机相时,不时上演跳槽的好戏。由齐入梁的一代怪才陈伯之便是这样一个人。陈伯之是南齐后期的骁将,梁武帝萧衍起兵讨伐齐帝东昏侯,陈伯之不想给齐朝当炮灰,是以“虽受命,犹怀两端。”(《梁书·陈伯之传》),在梁武帝威逼利诱下遂倒戈投降。后来因为官位不如所愿,加上北魏趁梁朝立足未稳发兵南侵,陈伯之遂弃州降魏,寻求新的人生价值。

只不过北魏这个看似又粗又壮的大腿也不可靠,梁朝挨了几年打终于挺了过来,在淮南方向发动了猛烈的反扑。梁军中一位记室丘迟,摸透了陈伯之一贯轻于去就的性格,写了一篇著名的《与陈伯之书》。虽然文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成为千古名句,但大部分篇幅都是各种胡吹大气、漫天开价、指黑为白,陈伯之不见得就相信丘迟的漂亮话,在魏梁双方形势此消彼长的形势下,终于率军再次投降了梁朝。好在梁武帝一贯宽弘,虽然夺其兵权,但仍让他以散官得享天年。北朝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起初在前燕时备受猜忌,不得已逃亡到敌国前秦,认了苻坚当东家。苻坚对自己有迷之自信,不仅不杀慕容垂,还让他统军征战。

前秦的有识之士都看出慕容垂非久居人下者,故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飏,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晋书·慕容垂载记》)苻坚不仅不听,而不断送出神助攻,终于令慕容垂上演借壳生蛋的好戏,趁淝水战后前秦大乱,恢复了故国。以成就而论,慕容垂算是极大者了。

梁末大将柳仲礼,则为转投东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柳仲礼是梁朝西北边将,侯景之乱时他入京勤王,因为一次单挑被击伤,在部队实力仍然在的情况下,屈膝降于侯景,甚为时人所不齿。数年后侯景战败,梁元帝势力雄起,柳仲礼摇身一变,又以梁朝的忠臣自居。柳仲礼虽有军队作资本,但频繁的、无节操的投降,致使他丧失了基本的信誉和人格。后来西魏大将杨忠攻入南朝,生俘柳仲礼,柳仲礼妄想凭借残余的名声到西魏骗个官做,结果被杨忠当场处斩。

唐初名将秦琼也换了数次东家。秦琼最初是隋将,隶属隋末“救火队长”张须陀帐下,起初打不成气候的起义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风头一时无两。后来遇到隋末农民起义的大杀神瓦岗军,张须陀全军覆没,秦琼便投入李密帐下。

瓦岗军失利时,秦琼与程咬金等人被虏入王世充军中。但王世充实力一般,被唐军打的全无招架之力。跟着这样一个废柴东家自然是全无出路,秦琼便趁统兵出阵时,突然驰马向城外跑出百余步,下马望王世充而拜说:“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之后投降了唐军。而且历史之大无奇不有,竟也有的人虽然具备自己当东家的条件,但为了更好的出路,仍然选择投入别人麾下。中唐时,魏博镇节度使田弘正便是其例。唐自安史之乱平定后,安史余孽以降将身份在河朔各据藩镇,成为唐后期之大害。

其中魏博镇实力最强,唐朝屡征不克。唐宪宗即位后采取各种手段制压藩镇,虽然一时未能取得大的胜利,但中央强大的决心和愈发雄厚的实力,使得各镇都开始寻求更加稳定的生存方式。在忠孝精神和实力对比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田弘正毅然决定归顺中央,受到唐宪宗热烈的褒扬和封赏,并得赐名“弘正”(原名田兴)。魏博的归顺瓦解了河北三大恶镇的联盟,成德镇受其影响,最终也不完全地归顺,另一镇平卢则在唐中央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分崩离析。这场转投东家的行为间接促成了宪宗“元和中兴”。

打不过你就加入你的现象,到了明末清初,突然又来了一次“回光返照”。以洪承畴为主要代表,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明朝将领组团改换门庭,在明清易代之际出尽了洋相。不过,明末虽然社会风气败坏、臣子气节有亏,但并不代表着可以随便投降。更何况是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远有宋之文天祥,近有大学士孙承宗,甚至南明那位只懂气节不懂打仗的史可法当榜样。那些弃明朝如敝履,甘为满清充当马前卒降将,连他们为之服务的清朝,都对他们不甚认同。以洪承畴之大功,最终也没有得到他在明朝那样的待遇。可见,虽然打不过就投降能获得一时得益,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