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在吃的大米营养价值越来越低了,原因可能是因为温室排放

大米出事啦!大米这次真的出事了,因为它的营养成分正在下降!本周,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国际科研团队发布报告,告诉了人们这个不好的消息,而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米(rice)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据 现代营养学分析,大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B1 、A、E 及多种矿物质。就品种而言,大米有粳米、籼米和糯米之分。

大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粮,在我国大米的食用范围很广,是南北方都钟爱的主食。但是现在就连它的营养价值都出了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大米在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时,关键维生素的含量会维持在较低水平。

研究人员主要选取中国和日本为研究地点,主要研究了 18 个水稻品种,检测它们在室外实验环境中 568-590ppm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的生长状况。

当然,目前我们的生存环境中二氧化碳量还未达到这个数值,目前大概是 410ppm,即百万分之 410 的体积比例。

但是温室气体仍在不断排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不断增高,增长速度大概是百万分之二每年,按这么算,到本世纪后期,地球大气条件很可能将达到此次研究的水平。

稻米为人类身体提供了大约 25% 的热量,以及很多维生素。但是这次实验发现,比在较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下,作物中维生素 B1、B2、B5 和B 9 的含量全部下降,其中 B9(叶酸)含量下降了 30%。这还没完,大米中的蛋白质、铁和锌含量也在下降。

维生素 B 族对人体至关重要,比如说研究中下降最多的 B9,别名叶酸,对于胎儿发育很重要。

如果孕妇缺乏叶酸,那么很容易致使胎儿发育异常。所以大米营养成分下降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最大。

最近还有一项研究证实,全球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小麦减产。情况有点严重啊,两大主食都受到了威胁。

小麦减产主要因为气温上升,而大米营养成分减少则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过两者都与全球变暖有关。

那么为啥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大米营养物质减少呢。其实是这么回事儿,水稻生长需要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个是必备过程。但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以后,水稻就会吸收更多的碳。

但是水稻本身的代谢能力并未提升,所以只好从土壤中吸收更少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平衡,因为它的胃口有限。

其实对于水稻来说,这也没什么,照样生长。但是对于以大米为食的人类来说影响就大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植物喜欢二氧化碳,所以会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但是这么一来,结出的粮食品质就会下降。其实跟人们爱吃垃圾食品是一个道理。

现在与过去相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提高了不少,那么现在的大米跟过去的大米比较,营养成分是不是也减少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也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可能要找到几十年前的大米样本进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其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其它主食也受到了二氧化碳的影响。堪萨斯州立大学农学系教授查克·莱斯表示,“至少有实验模型已经推断出,在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的情况下,植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会减少2-10%”。

所以,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几十年后可能就吃不到营养丰富的大米饭和馒头了。也或许我们不得不改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