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蝴蝶、蜻蜓等各种飞虫都出来活动了,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这是个观察、游学的好时机。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如果能将这些飞虫的形态、生活习性等拍下来,就最好不过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拍摄好动静两相宜的飞虫呢?如何拍好飞虫的“身份证照”?昆虫专家有话说!
1、耐心寻找机会
昆虫都是比较好动的,而且一旦人靠近它们就可能会受到惊吓,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拍呢?
摄影时,如果发现大型昆虫,切忌迅速移动。而以爬行方式接近,而且能有效降低对被摄昆虫的惊扰。总之,越有耐性就越能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若不慎惊动了停落的飞虫,也不必急切追赶,保持原地不动,过不了多久,它还会飞回来的!如果你运气好,没准还能遇到飞虫停栖于身边,这时候就是拍摄其复眼或局部特写的绝佳时机!
拍摄飞虫,守株待兔不失为拍摄的上佳策略,蹲守时间越长,越能获得拍摄机会。如果处于低海拔地区, 得随时做好汗流浃背的准备。没准就能拍出唯美或富有戏剧性的画面,如某蜻蜓会把另一只蜻蜓误认为石块或树枝, 而悬停于其身上。
2、掌握焦平面与景深
由于飞虫之美多体现在其翅膀上,一张理想的蜻蜓或蝴蝶的“身份证照”,则偏好侧面或背面照为佳。拍摄主体必须从左至右或从上到下保持清晰,这就要求拍摄者准确掌握焦平面,在取景框里仔细观察对焦所处的平面是否保证了昆虫的头、胸及腹皆清晰,若没有,则需做同轴轻微的水平转动。
换言之,就是使相机的对焦平面与飞虫的身体侧方或背面保持平行,而且务必防止相机抖动。有时甚至拍摄者的轻微呼吸,都会影响图片的清晰度。所以必要时,拍摄者应长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拍摄。若还没练就出“铁手功”,建议使用三脚架进行稳定。
提起 “景深” , 人们自然会与 “光圈”联系在一起,因为光圈的大小决定景深的宽窄。由于飞虫身体表面并非平整如纸张,所以得用小光圈,以获得较宽的景深,只有这样才能容纳下昆虫的整个侧面或背面。
值得注意的是,太小的光圈微弱的进光量也会使画质下降。若拍摄较大昆虫的全身照,则可选择大光圈,这样能营造梦幻的光斑及减少画面的噪点。
3、技巧修炼
飞行版的昆虫给人最真实的生态感受。这时候,拍摄者最好采用传统的手动调焦,以快门优先模式为主设置,速度一般达 1/500 秒,拍摄焦段以 200~300 毫米为佳。对于蜻蜓的拍摄,寻找蜻蜓的慢速飞行期成了飞虫爱好者的必修课。若摄影者突然出现在蜻蜓面前,某些种类会迅速起飞并做短暂的悬停,因此可预先调整好参数后再靠近,否则良机转瞬即逝。
多数蜻蜓点水产卵或雄虫沿溪流寻找配偶时,会出现小范围稳定的飞行轨迹,这时可采取像运动员“打飞碟”点射的方法抓拍,或在其必经点放置广角相机进行盲拍,总有一定概率获得清晰的影像。
相对于拍摄飞行中的蝴蝶拍摄起来则难许多。蝴蝶的飞行姿态似波浪状上下运动且较迅捷,甚至在滑翔时也如此,非常考验人的预判力。只有在蝴蝶访花时,它们的速度才会变得缓慢,因此,在蜜源处等待,成了拍摄蝴蝶飞行的最佳时机。使用广角或鱼眼镜头贴近盲拍,会有较高的成功率,否则只能用碰巧、运气来形容了。
知道了拍摄方法,小伙伴们还要记得多练习哦。
文图/陈尽
本文选自图书《游学天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