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武植物科普系列专题研讨会暨九十寿辰在京举行

5月1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汪劲武教授举办的植物科普系列专题研讨会暨九十寿辰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全儒,北师大二附中退休教师房淑琴,北大附中教师于璇、倪一农,北大标本馆教师孟世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杨虚杰等十余位植物分类学和博物界专家参加。会议由杨虚杰主持。

杨虚杰首先向大家介绍,“认识汪劲武教授一年多,在博物研究、科普工作的交流过程中,被汪教授的专注精神、幽默和博学所吸引,由此产生了策划出版《中国草木》一书,希望通过汪教授视频课程,将植物分类科学和汪教授专注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精神传播传承给更多的人。”

与会专家围绕汪劲武对植物分类科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如何去传播汪教授的专著、科普文章和视频内容,如何更好地呈现汪先生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他是我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刘全儒讲述与汪劲武教授的师生情,“汪老师是我的榜样,他淡泊名利,致力于科普事业;现在我们还经常通话,探讨植物分类学研究。王老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等精神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此外,刘全儒建议,出版科普书籍要尊重知识,要像汪教授那样紧紧围绕植物分类科学领域专注钻研。

刘华杰用几个小故事展现汪劲武教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的高贵品质。汪老师说,对待不认识的植物,要实物+照片,这样不仅有利于识别植物,更有利于增加研究。“对于植物分类研究要有耐心,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这是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刘华杰很感谢汪劲武教授,他不仅对专业的学生亲自教学,还对哲学系出身、非专业出身的刘华杰老师亲切指导。

“汪老师是特别幽默的人,我是1961年认识的汪老师。”房淑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去门头沟采标本,上山时恰好碰到正要下山的汪劲武教授,汪老师招手让她过去和同学合影,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被汪老师留存了几十年。有一次她来北大标本馆看标本,恰好碰到汪老师,他装作不认识房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桌面玻璃板下放着这张照片,“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汪老师故意指着照片中的另外一位同学问道。“心无旁骛、幽默的汪老师教学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经常会看到汪老师在校园里给他人介绍植物,他身后往往会跟着一条长长的队伍,他都不觉得累。”

孟世勇说道,汪老师不仅幽默,还特别会讲故事,他讲课不是单纯的介绍植物,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植物,甚至编一些顺口溜,让我们一下子就能记住。

段煦显得很激动:“汪伯伯,我是第一次看到您,但我一生的求学和职业都是因为您而选择。”段煦出生于中医药世家,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汪老师在植物杂志、大自然杂志上的科普文章,便被文中旁征博引的植物介绍产生了兴趣,后来又选择了中药植物学。“研究中药,学习植物分类学是必经之路,指引我走上这条道路的便是汪伯伯。”从事自然历史纪录片录制的段煦在植物分类学研究走出去的道路上提出建议,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内的植物分类,还要走出去,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也不尽相同。有汪教授这样的中国林奈级别的前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更要做的更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他几位专家纷纷发言,共同回忆汪劲武教授的耐心、朴实、默默无闻、对科普传播的贡献的岁月,回忆起汪老师的二八自行车,感谢汪老师对科研、学科领域、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贡献。

汪劲武教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认识的植物很有限,教学任务很重。没有太多机会观察,还需要更多人走出去发现和完善。”汪老师总结道,作为一名教师,要负责任,教学永远放第一位。植物分类学兴趣很重要,真正感兴趣的人才很难得。植物分类学是一个需要多看、多观察的学科,需要这样的人继续研究,才能延续和传承。

为进一步弘扬汪先生的植物文化传播,植物科学普及和传承先生精神,一些同道倡议在先生九十寿辰之际成立“汪劲武博物学校”。当天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聘请汪劲武教授为终身荣誉校长,由刘全儒、刘华杰两位教授颁发了聘书。

会后,大家一起为汪劲武教授庆生,他不仅仅引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他的精神更影响着一代一代人。

作者: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