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为何能与五彩一比高下

素三彩是明代中期以后创制的以黄、绿、紫三色的低温釉,因不用红彩,故以素字称为素三彩。在素三彩中黄釉是最主要的色釉,它是以铁为着色剂的彩釉,其色调深浅与色剂含量有关,釉的光泽与釉层的厚薄有关,素三彩在明成化之前黄釉多施在无釉素胎上,到弘治以后则多施在已有的白釉的瓷器上,这样的釉面比在素胎上的更晶莹光润。


紫地素三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明万历

素三彩的制作工艺一般是先在胎上按纹饰雕刻,干后置于窑中烧成素胎,先将底釉浇在素胎上,待干燥后再刮去纹饰中应施其它色釉的底釉部分,然后用笔填入应施的色釉,干后再入窑进行釉烧。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明正德

清康熙年间是素三彩最为盛行时期,这一时期在已有的彩色基础上发展了蓝彩和雪白及墨地素三彩。雪白是一种以一份石末和三份铅粉熔制成的低温透明玻璃质釉料,它可以用来罩在直接加彩釉的素烧白胎制品表面,亦可涂在白釉瓷上然后加彩料,制成黄地加绿、紫、白彩,绿地加黄、紫彩等。且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在装饰技法和器型设计上也有新颖的创造。


素三彩虎皮斑碗 清康熙

素三彩虽始于明盛于清,但在这同一时期,也是斗彩、五彩、粉彩互相争艳之时,相比这些素三彩传世作品并不多,素三彩在色泽上虽比不上五彩、粉彩、斗彩的艳丽精湛,但它所给予的素雅以及屈指可数的件数却使它成为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