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我们究竟在怕什么?

飞碟说微博曾发过一个这样的话题:


小编挑选了一下微博下面的评论——


社交恐惧症,你中招了吗?

  •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

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

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特殊恐惧症三种。

临床表现为: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

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

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 对于社交,我们究竟是在怕什么?

恐惧是如何产生的?“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未知”……

为什么不想和亲戚见面?不知道Ta要问什么啊,就算知道Ta要问的问题也不知道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能做的大概只能是远远的逃避。

为什么对异性感到恐惧?不知道跟对方说什么,不知道要怎么跟对方聊天,究竟要聊什么话题对方才能有兴趣,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知道对方怎么看自己……

为什么会对熟人感到恐惧?彼此太熟了,太知根知底了,于是不知道自己说出一句话对方会怎么看待自己。

为什么一对共苦的情侣无法共甘?在美好的日子里享受时,为何还要想起那段苦难的、不开心的日子呢?

再自我标榜潇洒的人类,也终究是社会性的,无法无视身边投射过来的目光,也无法做到活的目中无人。

但,“迎合”这个行为又该怎么做到恰如其分呢?

于是,社交恐惧产生了。

  • 在网络生活中,网络冷暴力会与社交恐惧症如影随形,杀伤力巨大。

2014年,韩国电影《社交恐惧症》上映,电影上映11天累计观影人数达到22万5594人,超越了此前其他独立电影创造的独立电影票房纪录。准备警察考试的志勇和永民参加了一场由社交网络组织的“魔女狩猎”活动,人肉搜索一个在网上恶性留言女孩的真实身份,并且采用实况直播的方式前往女孩家中。众人赶到女孩家时,却发现女孩已经死在家里。事件在网络上开始膨胀,而此前倒向志勇他们的网络舆论环境也开始发生了倾斜。志勇决定开始找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找寻真相时,有人恶意引导网络舆论导向,针对的目标正是志勇和永民。


同样还有一部电影也是聚焦网络冷暴力的,电影《搜索》,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沉浸在惊愕与恐惧中的她拒绝给一位大爷让座,实习记者拍下了全过程,新闻主编恶意将事件真相无限放大,社会舆论开始集体讨伐叶蓝秋。


伴随着网络高速发展的是网络社交,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明星(网红),而千篇一律的网络展示方式,让更多人厌倦了网络社交,但这并不能引发心理的恐惧。

恐惧来源于“不知道”,不知道有谁在幕后默默关注着自己,也不知道关注自己的目光是友善还是恶意,不知道他们会发表什么样的评论,不知道那一句话就能在下一刻掀起讨论高潮,更可怕的是,也许下一个被人肉的就是你。

信息量暴增的现在,看信息往往只看一句话,甚至有图片绝对不看文字,140个文字是极限,再多的文字并不想去阅读,简单地下决定、发表言论,简单地思考,简单地自以为是,简单地不能接受、尊重、包容其他意见。

大家对于真相的渴求远没有掀风作浪的关注高,开始惧怕融入这样网络社交圈。

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我们开始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