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干扰是什么?

电子干扰是指在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的频谱范围内采取的电磁波扰敌措施,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对抗措施。干扰对象是敌方的雷达、制导、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导航、敌我识别等设备,也包括各种光电设备。

电子干扰按产生方法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有源干扰也称积极干扰,是使用专门的发射设备,发射或转发某种形式的电磁波。无源干扰也称消极干扰,是利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如箔条、角反射器、透镜发射器、假目标、气溶胶、烟幕等,通过反射、散射、折射地方电子装备发射的电磁波而形成的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按作用可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压制性干扰是使敌方电子系统的接收机过载、饱和或难以检测出有用信号。欺骗性干扰是使敌方电子装备或操作人员对所接收的信号真假难辨,在短时间内效率降低或无法正常工作。

按干扰的对象,电子干扰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导航干扰、雷达干扰、无线电遥控干扰、无线电遥测干扰、红外干扰、激光干扰等。一些国家还将对声呐等水声电子设备的干扰也列入电子干扰的范围。

电子干扰的实施,通常是按统一的电子对抗计划,同部队战斗行动协调进行。由于陆、海、空军的作战特点不同,它们对电子干扰的战术应用也不完全相同。在航空兵突防作战中,一般有远距支援电子干扰、近距支援电子干扰、随行电子干扰和自卫电子干扰四种基本战术:

远距支援电子干扰,即用电子干扰飞机(见电子对抗飞机)在作战地域(敌地面防空武器有效射程)以外,对目标附近的主要电子设备和系统施放大功率综合电子干扰,掩护攻击机群的战斗行动。

近距支援电子干扰,即电子干扰飞机作为攻击机编队的先导机随编队一起突防,并在距目标的一定距离上盘旋飞行,施放电子干扰,掩护攻击飞机遂行作战任务。

随行电子干扰,即电子干扰飞机在突防和作战过程中,在编队中施放电子干扰,掩护攻击机群作战。

自卫电子干扰,即作战飞机自身携带电子干扰设备和器材,在执行任务中施放电子干扰,保护自身安全。水面舰艇、潜艇作战,偏重于自卫电子干扰。地面部队作战,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强调合理配置电子干扰群,干扰压制敌方通信指挥系统。

电子干扰的效果取决于干扰样式的技术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敌方电子装备和采用的反干扰措施。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是此起彼伏永不停息的,为了在电子对抗斗争中取胜,要求电子干扰的保密性和针对性强,技术不断更新,反应迅速、手段多样、出其不意,还要求技术与战术紧密结合。

电子干扰的新技术措施有:

蓝绿光通信装备,是激光通信的一种,与普通无线电波相比,蓝绿光通信穿透能力强,耗能小,不易被敌测向和侦察。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利用流星通过大气层瞬间留下的“尾巴”进行通信,能够缩短无线电波在空间的暴露时间,可以有效实现瞬时通信。

定向能武器,是一种利用高热、电离、辐射等综合效应的激光束、微波束和粒子束的能量,对目标实施杀伤的武器。它对电子设备有更独特的杀伤优势,将能量聚集成密集束流,击中目标时,可在瞬息之间将目标内部的电子器件击穿。

杂波干扰,包括机外的干扰器或内置的自我保护干扰器。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