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一个名号?

在民间,流传扁鹊换心的故事。说的是鲁公扈、赵齐婴两人有一点小病,就一起请扁鹊帮看看,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于是,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后来两人醒来后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之所以有这个传说,主要还是因为扁鹊的名声太大了。

那么,问题来了,扁鹊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一个名号呢?

说他是一个名号,主要是因为“扁鹊”两字从字义上来看是指喜鹊。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里就认为“扁鹊”之“扁”是“取鹊飞鶣鶣之意”,即指一只喜鹊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此外,据史料记载扁鹊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医生,到处行医,治病救人,得到人们的尊敬。于是,人们就他比作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

实际上,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石刻中,也发现绘有扁鹊形象壁画:他人手人面,头戴冠帻、鸟身禽立、拖着一束长尾。可见,人们已经将扁鹊神化了。

但是,后来却又出现了一个真实的扁鹊。如《史记?扁鹊传》:“扁鹊者,郣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司马迁对扁鹊的记载十分肯定,说明这些材料是经过他严格考证的。可见,这位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是渤海郡郑的一位医生,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是卢国。

应该是秦越人行医出名了,但他又不说自己叫什么,于是人们就将神医扁鹊这个“尊号”套到了他的身上。

最早记载扁鹊事迹的是《韩非子?喻老》篇:扁鹊望蔡桓侯病,其时为周桓王六年(前714 年);最晚的为《战国策?秦策》:扁鹊诊秦武王病,其时是周赧王五年(前310 年)。两者相距达四百余年。即使就是以《史记》所记扁鹊事迹而论,从赵简子立(前519年)到齐桓侯立(前384 年),其间亦达130 年左右。一个人哪有那么长的寿命呢?

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后世学者推算出应该在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

有读者就会问了,中学的文言文里面不是有一篇《扁鹊见蔡桓公》吗,当时可是前714年—前695年的时候,比扁鹊在世的时候要早四百年左右。

原来,这篇文章记载的人名都是错误的,因为蔡国是一个侯国,不可能称为蔡桓公,只能叫蔡桓侯。

后来有学者考证出来,说这里的齐桓公、蔡桓公、齐桓侯和蔡桓侯,实际上都是指公元前400-前357年的齐国君主田午。

田午号称齐桓公,不过和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不一样,那一个姓吕或姓姜,是姜子牙的后人。

而田午是后来姓田的推翻了姓姜的,取而代之的政权,国号还是叫齐。

至于为什么这个齐桓公在有的文献里被称作蔡桓公,这个还有待继续考据。

不管怎么说,扁鹊是我国历史上首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代医家称为“医学祖师”。